王晶晶 赵晶
天津市海河管理中心 天津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防洪形势不是很理想,但我国城市防洪建设仍在进行中,有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对一些洪涝灾害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目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力,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家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想保持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提高施工工艺,更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采取现代化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确保水务工程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气象、水文、地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洪水灾害的发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确保和不断提高城市防洪安全系数,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一、城市防洪分析
1、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集中度不断提高。因此,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当地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导致暴雨频发。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固化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导致同一降雨等级的暴雨,将加大洪水的规模。此外,原有饮用河道被占用,其有效断面不断缩小,使河道原有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重了河道的行洪负担。此外,城市排水管网并没有真正实现雨污分流的控制,从而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当前河流污染严重加剧,泄洪责任加重。
2 水利建设滞后
为有效满足防洪减灾的实际需要,对河道进行相应的大坝加固和系统的有效运行调节。但在这一过程中,其他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坝渗漏、设施老化、防洪标准偏低等问题。其中有的甚至没有相应的泄洪设施,难以有效地承担城市防洪减灾的发展需求。此外,由于主要泄洪河道未得到有效整治,或部分河流仍不完整,阻水明显,部分河流杂草丛生,导致上游河段水位断面较大,造成断面过水现象河段变小了。
近年来,由于城市排水渠的实施已难以满足当前暴雨强度不断增大的需求,且设计的弯道过多,影响了排水渠的实际排水能力;此外,泵站规模较小,而部分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影响其自身排水能力。
3 防洪调度与水文预报系统建设滞后
水文站设置和分布不合理,导致水文信息的传递、收集和处理相对落后。以及防洪通信网中的技术设备。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与实际防洪指挥系统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防洪风险图、防洪预案、水文预报系统的自动建设尚未有效实施,防洪相关系统联网运行也没有得到有效实现。
二、加强水厂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制度约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尤其是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制约。(1) 水监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水利工程建设中任何一个小环节的管理,运用机制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约束和控制。同时,要出台水利建设相关技术、设备、材料的使用安全规程,包括一些爆破、起重机械、施工临时用电等,以推动水利建设各主体为出发点,进行好约束在这些起点和控制点上。(2) 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对一些大型工程施工安全系数有特殊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和验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附相应的平面图、立体图,从各个角度、各方面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构建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责任制,使领导责任人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明确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建设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一旦发生事故,可直接找到相关负责人。此外,要根据领导责任落实情况,严格监督管理,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要把施工安全作为施工的必要前提,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的实施都要以安全为主体。
3.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不仅要注意施工进度和质量,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只有确保工程安全,企业才能更有活力。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全体安全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将这些安全知识传授给施工一线的施工人员,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培养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利工程企业应拿出相应的经费,建立安全教育部门,定期对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资格证书的安全人员才能工作。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对施工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通过对安全人员的培训教育,使水利工程施工更加规范、科学,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城市防洪的有效减灾措施
1.做好城市的规划工作
为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拓宽政治城区防洪排涝通道,实现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城市防洪工程,逐步形成上游水库群对洪水的有效拦截作用,加快城市部分洪水的泄流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2.做好河道的治理工作
(1)建立有效的防洪指挥系统。防洪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城市防洪排涝的应急机制,可以说是现代城市防洪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水文信息采集与传输、决策支持和运行管理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需要做好工程、气象、灾害、雨情、水情等相关信息的有效收集和报送,为城市防洪减灾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水情信息。整个防汛指挥系统建立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以通信为保障,计算机网络是关键,能够有效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2)编制防洪预案。编制防洪规划,可以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工程的有序开展和实施。这是对可能发生的洪灾的有效应对方案。主要由防洪调度、风险图、实施保障措施和建议等组成。防洪方案是实施防洪减灾的科学依据,是洪水灾害的有效评价依据,有利于洪水威胁地区土地利用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最后,有利于做好防汛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抗洪减灾意识。
3.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管理监督作用
(1)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城市防洪指挥系统需要形成行政首长负责机制,实现指挥调度统一,实行部门负责、分级负责。各级行政首长要对防汛工作负全责,组织和系统密切联系群众、地区部队和武警部队。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全面负责全区的指挥调度和防汛组织工作,确保各防汛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部门防洪减灾规划。 (2)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在防汛减灾方面,本市需要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切实负责辖区内的抢险救灾和洪水调度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河道管理部门、信息部门、县市部门、郊区和综合部门。这样才能有效协调各防汛单位的职责,做好防汛准备和部署,实现城市水利工程相关设施的统一调度调度调度。
四、总结
总之,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对城市防洪减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洪减灾的综合效益,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和掌握主要由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后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城市防洪减灾的高效运行。做好城市规划和河道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九夫,张建云,关铁生.20世纪我国暴雨和洪水的板值变化[J].2008.(02)
[2]于卫红,崔毅.城市防洪规划的理念转变--从改造到适应[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02)
[3]刘秋锋,赵建,康慕谊.济南市城市扩展与城市暴雨洪灾[J].灾害学.2008.(04)
[4]刘美丽,崔强.城市防洪减灾对策[J].中国水利,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