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技术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会军
[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水利工程技术的改进,工程质量检测和施工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李会军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  河南南阳   473000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水利工程技术的改进,工程质量检测和施工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技术含量。因此,研究水利工程技术的特点和主要的施工方法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价值和参考资料。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特点;主要;施工方法
        1 水利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需要控制项目现场的水流量
        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通常在湖泊和河流中,容易受水流和风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水流,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用水项目的质量决定了水利工程样品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处理一些基础问题,以确保财产安全和流域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建筑物正式使用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流,以防止由于水的作用而损坏建筑物[1]。此外,它是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耐磨性、防压和防沥滤性。
        1.2 解决气候变化
        炎热的夏天,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天气比如暴风雨和强风等,这些会对暴露在环境中的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威胁。总之,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进行管理时,要特别注意天气因素。同时某些结构物体终年被淹,不可避免地遭到水的侵蚀,从而增加结构特殊质量需求。在城市中,采矿业的开展要根据水利工程不同部分的相关功能和工程所在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地基。
        1.3 高工程质量要求
        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流域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此外,水利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时间和巨额投资,与常规工程相比,水利工程对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自来水项目是系统性的,而且项目很复杂,施工现场的变更也很频繁。当前,许多新的工程机械被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这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的机械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4 广域面的涉及
        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复杂,需要履行防洪、发电、运输、人民生产和生活等各种职能。而且有许多单位和部门参与建设过程之中,为了防止和最小化施工期间水流的影响,通常在河流枯水季时期进行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工作建筑难度系数比较大,所以对技术水平要求更高[2]。
        1.5 项目准备时间长
        在我国,由于地形丰富,很多水利工程都是建在交通条件很差的山区,这些地区大大限制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延长了工程的工期。这些地方的施工条件也比较差,居住和办公大楼在施工前需要修复,并且一些底部没有放置外部与建筑工地之间的通道,所以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
        2 水利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土方开挖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开展中,会受到土方影响,因此对其挖掘工作要求比较严格,有着严格的技术规定。水利工程土方施工中,会采用铲运机开挖渠道,可采取环形或者8字形方式进行,在开挖地下水位以下建筑物的过程中,则需先排水、设置排水沟,然后以分层开挖方式挖掘。开挖达到设计高度之后,预留部分不需开挖土层,上方完工之后再进行处理,以确保基础的稳固性。
        2.2 软土处理
        水利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场地泥土品质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合适的地基建设设计方案。不同地质都存在一定不可控制性,需要重视起来仔细处理,避免留下隐患。软土的流变性、透水性使得要保障其地基更加牢固,需要进行换填和挤密等处理,改变软土地基性子,使其抗冲击性有效提高。当前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可应用多种类型的施工技术,以高效解决软土地基问题。


        2.3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要先进行材料准备,该过程中需控制好混合料配合比,将其分开堆放避免混杂在一起。拌和时控制好拌和时间,避免混凝土离析。运输环节要在车辆上涂抹隔离剂,防止运输中混凝土出现粘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组织运输车辆。接着是混凝土浇筑环节,在浇筑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基础面处理,比如过渡层的设置等。比如在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设置好过渡层,岩石地基可以不设置过渡层[3]。其次要处理好施工缝,要避免将施工缝设置在应力集中区,然后进行混凝土整体浇筑。要注意悬臂式托座不可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到施工缝混凝土强度。一般采取分层浇筑方式,要在下层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铺筑合适厚度的水泥泥浆。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而避免出现裂缝问题。施工后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具体养护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后期养护到位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2.4 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有两种,即混凝土预应力拉锚、预应力岩锚,该技术具有良好应用优势,因此有着广泛应用,在维护和加固工程结构中可有效应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目的就是降低施工部位受力荷载,防止出现损坏、裂缝等情况。具体在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GPS技术应用结合,全面、精准控制工程,适当调整锚固施工位置和深度等,使局部受力得以改善,保证结构稳定性。具体在设计使用中,要注意不同的工程项目,其坝型是不同的,因此对施工强度、稳定性有着不同需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施工措施。
        2.5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坝体填筑工作也是重要环节,在填筑操作中,要明确划分作业方向、工作段,确保坝体面积、机械设备进场施工顺利等。划分坝体的过程中,可以以大型碾压机械施工条件为标准,宽度要大于压实最低标准。填筑坝体时,要根据施工标准、设计要求,划分具体的施工流程和顺序,施工中对温度有着较高要求,低温情况下施工需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减少循环操作和生产的时间,避免材料热量大量流失。进行填筑作业前,要经过科学划分,明确具体作业流程[4]。
        2.6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采用的导流设计方案,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性等,通常解决导流问题会采用修筑围堰的方法。施工中,要在河流上方设置施工场地,在土体稳定、干燥的岸坡上修筑工作,以将水体引流到预定部位,采取围堰技术导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需考虑现场地质条件、水文特点等,选择在水流量少的情况下施工,以降低导流操作难度,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率、降低成本。
        2.7 灌浆工程
        在钻探和灌浆时,必须遵循压实后再做后续工作的顺序,并且必须遵循顺序加密的原则以提高灌浆的紧密度。灌浆法主要是纯压式和循环式,其中,纯压力灌浆主要适用于岩石等建筑工地周围的地质条件。在间隙小的水利工程中,施工机械将泥浆一次推入钻孔,然后通过连续加压将泥浆推入岩石裂缝。循环灌浆主要适用于工程现场周围的地质条件主要是岩石且岩石之间间隙较大的水利工程。在将浆液以液压方式注入井眼后,浆液通过自身的重力渗透到岩石裂缝中,未渗透的浆液通过灌浆管泵回灌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发展速度也很大块,因此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施工企业应认识到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意识到加强相关施工技术应用的意义,以在施工中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做好科学管理工作,保障实际施工成效。
        参考文献
        [1]谢良.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4):111+114.
        [2]刘海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刍议[J].四川水泥,2016,(08):156.
        [3]刘春梅.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03):155-156.
        [4] 罗广琴.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6):237-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