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吴晓俊
[导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吴晓俊
        佛山市蓝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更为快速和便捷的信息交流,前面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是促进信息流通的基础,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须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实现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引言
        时代发展使得创新实践能力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项必备能力,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纳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案设计之中,并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简述培养创新能力必要性
        创新能力,主要指应用理论与知识,在技术、艺术、科学等各类实践活动当中持续提供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及发明等综合能力。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是由各种能力所组成,主要包含着学习、分析、想象、实践、解决或处理问题、创造、整合、组织协调等各种能力。创新能力包含的含义有三重,即为:产生或者形成新观念、思想与创意的一种能力,借助新观念、思想与创意所创造出的新流程、组织及产品等新鲜事物的一种能力,应用及实现各种新事物现实价值的一种能力。习总书记曾言:创新属于民族发展灵魂所在,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之禀赋。随着历史不断地演进,人类的各项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均得以显提升,面对着日益激烈化的国际及市场竞争,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求逐步提升。要求新的发展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稳扎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那么,这一要求便是国家振兴客观要求,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准,更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对于EITS来说的教学改革来说,应当坚持以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专项工作,确保能够培养出最具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时代EITS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1强化学生专业理论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类属于一种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及电子两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学习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必须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而使得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则必须对课程进行配置优化,加大理论课在众多课程中的比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广,例如: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的设计原理等内容都包含其中。故而,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理论课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因此不能仅仅注重对基础理论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对其中的机理进行详细的解读,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故而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应当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讲,在传授较为难懂的理论知识时,如《信号与系统》中的知识,可以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外,在电路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采用ROTEL软件,以图示化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掌握课堂知识。上述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感官认知来加深理性认知,进而达到实现教学效果的作用。
        2.2培养创新能力
        专业能力培养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改变被动听讲的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们“敢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和“敢做、能做”的动手习惯,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科目及教学内容。

例如,增加“智能交通道路灯光控制”、“智能小车设计与制作”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学生作为主体,首先明确任务,再通过分组讨论、查找案例、搜集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在教师引导下,按照项目工作程序,分阶段、按步骤实施项目,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答辩。通过项目驱动,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
        2.3加强课堂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是实现不同思想碰撞并激发创新灵感和创新想法的有效途径。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应突破过去只重知识传递而忽略课堂互动的局限性,注意加强课堂交流互动。课堂交流互动包括两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当学生对基本知识或基本例题产生疑问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与此同时注意深入分析目标教学内容并从中提炼具体问题,以此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起点,并通过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学生完善问题答案的方式实现互动。
        2.4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验证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时,学生不仅仅可以加深对平常所学理论的理解,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学习的实践需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故而,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加强实验教学活动的力度,改变传统教学枯燥单一的弊端,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讲,首先可以完善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计划,可以有效的推动C语言编程、MAT-LAB仿真等教学课程的开展,促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融合,规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实践能力,保证其全面发展。其次,要积极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按照规范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方面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改传统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创新型及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对自身素质体系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修正、充实与完善。此外,还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信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2.5优化多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评价机制
        在采取科学的策略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强化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能实践应用之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还应建立与其相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充分保障各项策略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改变过去以终结性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的做法,转而使用“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型,其中过程考核成绩由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小组主题探究表现、实验报告、实践竞赛参与等方面内容构成,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通过这样的考评机制,教师可以有效避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以“临阵磨枪”的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的做法,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结语
        我国众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全面推进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实际要求,也是学生将来走上就业岗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曲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137-138.
        [2]齐孟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51.
        [3]崔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8,12(2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