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涉及的工作面较广,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要采取具体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降低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损失,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上能够有所依据和掌控。
关键词:建筑施工;物资采购;风险原因分析;管理控制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原因分析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看,可以将物资采购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1.1外部原因
1.1.1自然意外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一些受外界气候、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种恶劣自然条件引发的次生灾害。比如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遭受洪水,长期降雨,运输途中遭遇道路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震破坏的影响等恶劣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失。
1.1.2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体现在国内的社会秩序、政治局势的稳定、法律的完善程度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上,如果政治局势不稳定,各种管理机构不断调整管理政策和执行手段,物资采购会受到政局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失。经济政策中的货币政策对物资采购时的价格影响波动较大,如果国家的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波动性调整,那么物资采购的价格也会随之在短时间内变动较大,造成采购成本损失。法律的完善程度的影响主要是在物资采购发生严重纠纷时,如果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在物资采购中也会存在无形损失的风险。
1.1.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受到价格、利率、合作者诚信情况、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较大,如果在信息获取上不小心得到了错误的或者虚假的信息,会导致自身在物资采购的决策上造成重大的失误,比如如果通过媒体报道某些材料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大幅的上涨,物资采购的决策人员获知了这样的信息之后,连忙进行了大量制定物资的采购,而后期这种物资并没有大幅上涨,而是依靠某些媒体的虚假宣传扩大利润,后期这种物资的虚假价格上涨信息破败之后,物资的价格会随之下跌,而大量囤积的物资采购企业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
1.1.4信用风险
物资采购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在进行物资交易的相关环节中,会签订详细明确的合同,作为双方开展经济合作的依据和条件制约。在合同的执行和签订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虽然合同是一种有效的避免风险的手段,但是如果物资供应商,单方面违约,会给企业带来物资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材料供应的不及时,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工期损失。另一方面信用风险还体合同的隐藏风险中,一些不法的物资供应商如果利用采购方对合同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在合同中隐藏一些欺诈性的条款,在合同的执行中,利用这些合同中的漏洞,从材料的价格、质量、供应量等方面获取欺诈利益,会给采购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物资材料供应单位如果不能保障质量,那么对于建筑施工工程来说,就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风险,不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而且在后期的返工、返修等环节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给企业造成一系列的麻烦。信用风险也要防止一些垄断材料物资的供应商非法哄抬价格。信用风险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投标单位非法串标,在中标之后通过骗取采购方的经济利益,获取串标中的获利分成,给社会稳定以及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1.2内部原因
1.2.1计划风险
物资采购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来说,要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阶段按照需求进行计划采购,所以企业自身在制定采购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准确地掌握本企业的物资需求,及时发现需求量的变化,否则如果物资采购与实际的工程需要不匹配会造成企业的损失,比如物资采购太过超前,造成大量的物资存储管理成本的增加;物资材料采购不及时,又会造成供应上的不充足而造成施工工期的损失以及现场人力、机械设备等的搁置损失等。
1.2.2合同风险
内部原因中的合同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对合同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大量的合同签订,这些合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都会对工程建设的成本造成一定的风险,对于比较大型的物资采购,大部分企业都会非常重视,同时因为大型物资供应商与采购方的长期合作的潜在原因,在合同的管理上不会产生太多的差错。物资采购中的合同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零星工程的采购上,对于一些零星的、不好计量的物资采购上,各个施工企业一般采取非正式的合同形式,有的甚至是口头的合同形式,这些零星的合同虽然在单个的合同中产生风险后果并不大,但是如果将工程建设中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累计叠加,就会给物资采购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一些不良的材料供应商,会在这些不容易管理的零星物资材料供应上,通过不当的方式获得材料的供应订单,将材料的价格提高,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给企业造成了一定了利润损失。
1.2.3存货风险
对于建筑工程的物资存储管理来说,材料采购之后要及时的对材料的存储进行管理,一般材料为了便于使用,会直接存放在施工现场,通过简易的储存仓库进行材料物资的存放管理,但这样的方式容易对材料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现场施工用的水泥,因为其保质期本身就比较短,对环境的湿度要求比较高,遇到阴雨天气水泥的质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材料的储存过程中会有较大的风险存在。
2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的控制策略
2.1选择科学的采购方法
在采购方法选择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落实:采购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工程实际,并根据企业以往采购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还要根据采购的侧重点确定相关的采购方法。比如说,施工企业资金紧张,那么需要选择长久合作的固定供应商来采购,对采购成本控制较严,可以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供应商。除此以外,施工企业在采购方法确定过程中,还要注重采购方法与采购原料之间的匹配度,采购地点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完全以降低采购价格为目标。
2.2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指导采购工作的有效依据,因此,要保证计划制定的合理性。
(1)采购计划制定前要充分了解工程需求以及施工计划,并对预算工作进行整合分析,保证相互间的匹配度。采购部门要根据工程需求和市场询价之后进行采购计划制定,然后与预算部门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2)采购计划的执行要合理。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一定的变动,使计划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要及时调整,保证计划动态性。
(3)注重采购计划制定的整体性,在计划制定之前,相关方要在一起分析采购问题,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可以使用统一采购模式。与此同时,要尽量避免一些零星采购行为的发生。
2.3外部风险的防控
对于外部风险,多数都是一些不可控因素,所以,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难度较大,笔者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认为有关方面的风险,要尽量降低其影响,采取弹性管理和预案制定的模式来规避。对于意外风险,要有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等,确定供货时间和运输路线。对于市场变化风险和动态风险,要从源头控制,注重国家政策的变化,做好预见性分析,对于工艺方面,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尤其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变更和问题,要做好预案,提前准备。对于信用风险,要详细了解供应商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并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便于选择过程中的对比。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涉及的层面和维度较大,在未来企业的科学化管控中还应该不断的探索挖掘,为企业在物资采购上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维.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居业,2020(7):141-142.
[2]袁顺东.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纳税,2020(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