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对蒙古国直接投资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裴 霞1 王美桃2
[导读] 中国与蒙古国三面接壤,近年来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的对接,为中资企业到蒙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裴  霞1    王美桃2
        1.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710100
        2.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  北京      100820

         [摘要]中国与蒙古国三面接壤,近年来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的对接,为中资企业到蒙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蒙古国经济回暖,吸收了加拿大、中国、荷兰等诸多国家的大量直接投资,但是各国在蒙直接投资行业集中,受蒙古国政党轮换和投资政策频繁修订的影响,波动较大,在蒙直接投资又面临很大的风险。本文在深入研究2010-2018年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基础上,结合中蒙两国具体情况,对中资企业对蒙古国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行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资企业对蒙直接投资的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投资机遇  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irect Investment in Mongolia
Pei Xia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710100,China
        Wang Meitao  Budgetary Appraisal Center,MOF,PR,China ,Beijing 100820
[ABSTRACT] China and Mongolia are on the three sides. In recent years,th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visit each other nation frequently,and promote the docking of strategies between Chinese “the Belt and Road” and Mongolia's “development road”  actively, which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of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irect investment in Mongolia. With economic recovery, Mongolia has absorbed a large number of FDI from Canada, China, Netherlands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these FDI concentrate on mining and quarrying, and are affected by the rotation of governing party and the frequent changes of investment policies. Consequently the mount of FDI in Mongolia fluctuates dramatically and FDI is facing great risks. Based on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bsorption of FDI in Mongoli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fac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direct investment, then discusses how to prevent these risks, which woul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irect investment in Mongolia.
[Keywords]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vestment Risks
1引言
        蒙古国产业结构单一,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8年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8.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9).]近年来,受国际矿产品价格持续升温的影响,蒙古国经济回暖,吸收了来自加拿大、中国、荷兰、卢森堡等多个国家的大量直接投资,其中超七成的各国在蒙直接投资均在矿业领域。蒙古国作为向西向北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员国,中蒙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两国高层频繁友好互访,为中资企业到蒙进行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截止2018年底中国在蒙直接投资存量达59.59亿美元,成为蒙古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但是蒙古国的投资政策等法律修订频繁,受政党轮换和其推行的地缘政治影响,在蒙直接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有必要对中资企业到蒙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2 蒙古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分析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铜、金等矿产品储量居世界前列,且未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2008年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通过了《蒙古国基于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全面发展战略》,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实施“矿业兴国”战略,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吸引外资数额有限,直到2010年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升温,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快速吸引了包括加拿大、中国、日本、美国、卢森堡等上百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据蒙古国统计,1990-2018年间共有116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家外资企业对蒙古国进行了直接投资,截至2018年底投资总额达180.20亿美元,矿业领域的投资占外商投资总额的70.9%,加拿大、中国、荷兰、卢森堡、英国、新加坡、英国、俄罗斯、美国等为主要外资来源国。[ 蒙古国投资局:http://www.1212.mn/.]
         2.1投资规模
        蒙古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如图1所示),2011年以来蒙古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逐年增加,短短六年时间,从不到84.45亿美元增加到近207亿美元,2016年最高,增幅高达145%;2017年投资存量有所下降,为162.78亿美元;2018年又增长为180.20亿美元。从投资流量来看,以2013年为界,前两年投资流量较为平稳,均在50亿美元以上,2013年锐减为32.46亿美元,之后两年持续走低,2015年最低,为13.96亿美元,之后缓慢增长,2018年达到27.28亿美元。

图1 2011-2018年蒙古国外资直接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蒙古国统计局官网。
        外国在蒙直接投资之所以呈现这种变动,原因在于2012年和2017年的总统大选。按照蒙古国的政治体制,每届政府新成员上任都要对上届未实施的决议重新审议,2012年大选后,民主党成为执政党,随即颁布《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将采矿、银行和金融、媒体和通信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严格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虽然迫于GDP增长压力,2013年通过的新《投资法》取消了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限制,但是2012-2016年整个民主党执政期间,蒙古国政府的投资政策偏向于保护主义,对外国资本持怀疑态度;同时受国际大宗矿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2013—2015年蒙古国吸收外国直接规模连续3年大幅下降;直到2017年9月呼日勒苏赫当选总理,以其为代表的人民党重组内阁后政局趋于稳定,外国在蒙直接投资才又开始增长。
         2.2主要投资国
         从资本来源地看,2011年之前加拿大、卢森堡、新加坡位居在蒙直接投资的前三,尤其是加拿大,每年的投资流量远高于其它国家;2012年新加坡在蒙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中国上升为在蒙直接投资的第三位;2013年各国在蒙直接投资均大幅下降,尤其是卢森堡,降低幅度达70%,加拿大和中国在蒙投资降幅也很大,降幅分别超过32%、42%;之后几年加拿大在蒙直接投资持续大幅下降,中国在蒙直接投资虽有所下降,但是2013年“一带一路”策略的提出和实施,除2016年11月蒙古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邀请达赖窜访,造成2017年中国对蒙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外,其余年份中国在蒙直接投资相对较为稳。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进PPP项目,引进了来自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大量资金,2018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由降转增。
表1 对蒙直接投资前6国家/地区投资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局
         从投资存量上来看,加拿大和中国在蒙直接投资存量远高于其它国家,2010年中国位居在蒙直接投资第一,之后三年由于加拿大每年的投资流量远高于中国,加拿大投资存量一直稳居第一。从2014年起,加拿大大幅缩减在蒙直接投资,中加两国在蒙直接投资存量差额逐渐缩小,2017年中国超过加拿大位居第一,2018年两国投资存量不相上下,目前来自中国的投资占蒙古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近三成。除加拿大和中国外,新加坡、卢森堡、日本、荷兰、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也是蒙古国主要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
         2.3 投资行业
        蒙古国的主要产业为矿业、农牧业、制造业。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矿业总产值为7.593万亿图格里克,占GDP的23.6%,矿产品出口60.34亿美元,占GDP比重达4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9).]因此,矿业领域始终是外国在蒙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除2015年以外,矿业领域每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比均在60%及以上,2011、2018两年更是高达78%。截止目前,超七成的外国在蒙直接投资都投入到了矿业领域。
表2对蒙直接投资前6行业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局
        除矿业领域业外,外国在蒙直接投资比较多的行业还有批发零售及机动车维修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等,但是所占的比例均不高。
3 中资企业到蒙古国直接投资的机遇分析
        政治上,中蒙两国高层的频繁友好互动,开创了两国稳定友好的政治局面,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地理位置上,中蒙两国三面接壤,蒙古国的对外贸易绝大部分通过中国边境口岸实现;经济上,中蒙两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国;社会文化上,内蒙古与蒙古国在民族风俗、语言等方面存在相通性,具有天然的地域、民族、文化、语言等优势。再加上蒙古国加快经济发展、急需引进外资的契机,中资企业到蒙进行直接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3.1 政府的外交支持
        蒙古国是最早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2019年中蒙已经建交70周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蒙古国“发展之路”的提出和对接实施、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两国高层频繁互访,如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将两国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2016年李克强总理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就全面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2018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同年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成功访华;2019年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些互访活动就两国经贸合作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如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双重避税协定、货币互换协议、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为中资企业在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氛围。
         3.2蒙古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契机
        近年来,蒙古国经济增速大幅波动。2010年,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升温使得蒙古国经济快速复苏,GDP增长率提高到6.1%;之后两年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实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GDP增速达17.3%,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以来,受国内政策、投资环境不稳定和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蒙古国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GDP增长率下滑为5.1%。
         为摆脱经济困境,蒙古国政府于2017年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在今后8年内使每年的GDP增长率保持在14%-15%之间。蒙古国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短期内要实现GDP增长率的大幅提升,必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这些资金缺口只能通过政府借款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方式解决,为此蒙古国政府积极推动PPP项目建设,为道路建设、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外资金,目前在蒙推动的PPP经营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带来了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18年蒙古国GDP增长率恢复到6.9%,2019年1-4月进一步提高至8.6%,这为中资企业到蒙古国进行进一步的直接投资提供了契机。
         3.3地缘优势明显
        蒙古国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北部同俄罗斯相邻,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对外贸易完全通过中国和俄罗斯边境口岸实现。目前蒙古国与第三国的贸易交易大多从天津港中转,还有少部分通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边境的布雷斯特港中转。中蒙两国在1951年就建立了贸易关系,两国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已经开辟了13个公路口岸。中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国,据蒙古国统计,2018年蒙古国对中国出口65.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出口总额的93.4%。[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9).]再加上内蒙古与蒙古国在民族、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中蒙两国在贸易与投资等多方面的合作具有天然的地域、民族、文化、语言等优势,为中资企业到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
         3.4 两国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中蒙两国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虽然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煤炭、铜、金矿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长期以来通货膨胀率较高且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银行、证券市场规模小,资金短缺,融资成本较高;同时开采技术不足,设备落后,矿产资源开采缺乏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中国虽有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但是某些稀有资源匮乏。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领域两国存在很强的互补型。二是蒙古国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电力、机场等民用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尚不能自给自足。这些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蒙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资金充足,水泥、钢材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材料产能过剩,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技术优势。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两国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三是蒙古国农业落后,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制造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仅限于初级加工,除畜牧产品外,其他各类生活生产所需材料基本依赖进口,而中国农业和制造业发达,且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在日常消费品和产品深加工领域两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另外,蒙古国畜牧业发达,牛羊肉、羊绒供大于求,而中国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中蒙两国也可对此实现对接,2015年中国就曾解决过蒙古国牛羊肉对华出口的问题。
4中资企业到蒙古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虽然中资企业到蒙直接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依然受到蒙古国政党轮替、投资政策频繁修订等变动的影响,再加上各国在蒙直接投资行业集中,竞争激烈,在蒙设立和经营企业的各种显性、隐性成本很高。因此,在蒙直接投资也面临重大风险,中资企业在充分利用这些投资机遇的同时,必须做好在蒙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防范。
         4.1地缘政治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蒙古国介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对外贸易完全依赖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边境港口实现。因此,蒙古国强调“同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国、俄罗斯“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也正是因为处于中俄两个大国之间,蒙古国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国的振兴又引起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蒙古国一直以来都在中美俄日四个大国的复杂地缘政治中周旋,与四个国家都举行了双边军演,同时接受四个国家的军事援助。无论是1994年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还是2011年新的《对外政策构想》,蒙古国都将将“第三邻国”政策列入构想,积极发展同美国、日本、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联盟的关系。在这种外交政策下,蒙古国的政治稳定性受到各国政治互信的影响,矿业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大,回收期长,蒙古国的这种地缘政治政策加大了中资企业在蒙古国投资的风险。
         4.2投资等法律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中资企业到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营涉及的法律众多,主要包括投资法、劳动法、以及税收、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就目前来看,蒙古国政治环境整体稳定,但受政治选举周期和政党轮替影响,投资等方面的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给中资企业来蒙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2012年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2013年的新《投资法》及2012-2016年民主党执政期间对外国资本的怀疑态度,严重影响了各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各国在蒙直接投资严重下滑。受投资政策变化的影响,在与蒙古国政府已经谈妥项目整体开发方案的情况下,中国神华集团跟踪多年的塔温陶勒盖煤矿项目在2015年签约前夕被国家大呼阿拉尔否决,中国铝业收购南戈壁基于同样的原因宣告失败。注册于加拿大的南戈壁公司在蒙古国境内拥有煤炭资源,2012年中国铝业为推进业务整合,斥资10亿美元向股东收购其持有的不超过60%但不低于56%的南戈壁公司普通股。但是当年通过的《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规定,矿产资源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外国投资者和第三方进行股份或协议转让必须通过在蒙古国注册的企业向蒙古国政府提出申请,外资参股超过49%的还需政府提交国家大呼拉尔讨论决定。由于蒙古国政府的反对,连续两次延期后,中国铝业无奈宣布对南戈壁的收购失败。
         4.3投资行业结构集中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末中国在蒙古国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矿产能源、建筑业、金融、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这种投资行业结构和蒙古国其它主要投资国的结构基本相同,同业竞争激烈。按照蒙古国新《投资法》规定,外国国有资产法人在矿业、金融、新闻通讯领域开展经营活动且其持股比例达到33%或以上的,须报主管投资事务的中央行政机关(即外国投资局)进行审批,这也限制了中国在蒙投资矿业、金融等行业的数额。
         4.4企业运营成本高
        相比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在蒙直接投资的运营成本很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矿业开采和运输成本很高。蒙古国基础设施落后,多数矿点没有通电、通水、通车、通信,对矿产资源开发和运输造成极大不便。蒙古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和铁路,多为苏联时期所建,技术老化,设备严重老化。就铁路运输而言,蒙古国境内只有两条铁路,矿产品的运输主要依赖乌兰巴托一线,随着矿产品开采和出口量的加大,乌兰巴托一线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乌兰巴托铁路采用宽轨铁轨(1520MM),不能直接同国内的标规铁路(1435MM)对接,需要在边境进行车厢换装,大大提高了运输时间和成本。二是人工成本很高。蒙古国为保障本国公民就业,限制外国劳务进入,实行严格的外籍劳务工作许可审批制度,用工单位雇佣外国劳务必须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后颁发劳务许可,并按月缴纳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2倍的岗位费。矿产领域的用工成本更高,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业领域用工单位外国劳务人员比例分别为20%(当地员工总数少于20人时,只可雇用1名外国员工),外籍劳务岗位费为最低工资的10倍。随着蒙古国经济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涨,再加上较高的通货膨胀率,2016年蒙古国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9.2万图格里克调整至24万图格里克(新标准2017年1月1日起执行)。除此之外,用工单位还需为员工缴纳社会和医疗保险。总体来看,用工单位前期为劳务人员在办理签证、缴纳在蒙古国的岗位费、社保费及路费等方面投入约1万元/人/年。但是由于蒙古国气候寒冷,中国赴蒙古国劳务多为短期劳务,无法在蒙享受后期的相关服务,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
5中资企业到蒙古国直接投资风险的应对
        在蒙古国开展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中资企业面临诸多风险,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风险的事前评估、事中管理,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损失。
         5.1考虑法律环境的不稳定性
        蒙古国法律修订频繁,中资企业到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最应该关注的是当地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需要深入调研和评估整体投资环境和所投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关注蒙古国关于投资、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限制,最好是聘请当地律师作为公司法律顾问,处理公司设立、经营与退出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同时,企业要有专门人员跟踪蒙古国政党选举和轮换情况,研究执政党的利益诉求,对投资等法律政策的可能变动进行预判,为企业应对法律环境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争取时间。
         5.2依法做好环境保护
        蒙古国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畜牧业是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来源,草场和河流是畜牧业赖以存在的根本。再加上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常年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深居内陆,气候寒冷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因此,蒙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国家大呼拉尔和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矿区环境保护和恢复、矿区附近水源和森林地保护等进行了严格规范。如《矿产法新版》中规定企业在申请矿产开采许可证时需提供详细环境评估报告、对开采过的矿区要恢复原地貌、实行环保抵押金制度等。因此,中资企业到蒙古国进行直接投资,必须充分了解蒙古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生产经营过程中努力降低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依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5.3注重文化交流
        虽然内蒙古在民族、文化、语言等方面与蒙古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作为桥梁降低或减少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近年中蒙两国在教育、文化、艺术、文学、影视等方面的交流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但是中资企业在蒙进行直接投资、开展经营活动依然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禁忌,处理好与政府和议会、工会、当地居民和媒体之间的关系。经营中,可以通过聘用当地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以减少摩擦,增加当地就业;也可以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公共事业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宣传中国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为中资企业在蒙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4优化投资行业结构
        根据《蒙古国千年发展目标整体发展政策》,蒙古国要大力发展道路交通、电力、媒体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公民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蒙古国政府积极推动公私合营,通过BT和BOT方式为国内道路建设、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蒙古国《投资法》规定对外商提供国民待遇,除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麻醉品、鸦片和枪支武器生产等行业以外,其它行业均允许外商自由投资;《外汇法》规定外资企业或个人经营所得在缴纳相应税赋后有权直接汇往国外,国家对个人和企业的外汇使用和存储不加限制。因此,中资企业除利用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大力投资矿业领域外,可以通过PPP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新技术,解决蒙古国电力短缺问题。随着经济回暖,蒙古国加快城镇化建设,城市住宅刚性需求迅速增加,中资企业可以发挥基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的房地产开发,以改善目前投资行业过于集中的状况,以优化投资的行业结构。
         5.5做好经营成本核算
        蒙古国除房屋租金价格、人工成本较高之外,水、电、气整体价格水平均不高,有限的几个税种税率也不高。因此,企业经营的显性成本较低,看似投资项目利润丰厚。但是在蒙投资经营企业的隐性成本较高,如矿产开采实行抵押金制度,要求将相当于实施环保措施所需年度预算50%的资金作为抵押金,转入项目所属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专项账户内,无形之中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多数矿区所处的位置远离水源,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也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蒙古国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较低,办事成本较高。因此,企业需要在来蒙投资之前做好的项目前期评估,充分考虑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显性、隐性成本,企业经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财务制度建设,认真做好成本核算,主动按照税法规定按期报税纳税,以免陷入经营困境。
         5.6积极利用保险、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无论企业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有些风险的发生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损失。在无法有效规避风险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它的专业风险管理机构提供的各类保险、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转移,一旦发生损失,可以补偿部分风险损失。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各类风险保障产品,中国进出口银行业也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商业担保服务,中资企业到蒙投资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利用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保险、担保业务,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
[3]蒙古国投资局. http://www.1212.mn/.
[4]刘刚、常静.中国海外投资(FDI)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分析——基于中国FDI投资在蒙古国的状况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9(5):28-40.
[5]王世鹏.中国企业参与蒙古国矿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J].中国矿业,2015(6):169-173.
[6]张彬彬.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探析[J].中国市场,2019(5):80-82.
[7]米军、李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基础、挑战及路径[J].亚太经济,2018(5):5-13.
[8]Mongolia: Foreign Investment:
https://santandertrade.com/en/portal/establish-overseas/mongolia/investing-3.
[9]Investment Reform Map for Mongolia, World bank Report,June,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