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健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微波总站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微波线路IP化改造中,线路交换设备均采用华为系列交换机。本文利用eNSP仿真软件实现交换网络的预配置和测试,探究在项目改造方案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微波线路IP化;交换机;eNSP仿真
1引言
原省数字微波播出平台STM-1承载着22套标清电视节目及15套广播节目的传输,传输业务共占用带宽约155M。而当前微波线路传输带宽约155M,刚好满足目前业务的传输。为拓展本单位其他功能业务,以及满足对高清数字电视(4K)、应急广播等业务的扩容需求,2019年微波传输线路进行IP化升级改造。
2基于eNSP仿真的微波线路平台实现
2.1 eNSP简介
eNSP ( 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是华为公司提供的可以对交换机、路由器性能进行模拟和对各类网络环境进行模拟的一款软件平台。无需实际网络环境便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学习各种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操作[1]。
2.2微波线路平台的实现
2.2.1微波线路仿真平台搭建
现IP化升级改造后的微波线路模拟图如图2-1,是由10个干线网元和1个支线网元组成的线性拓扑图,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线路交换机的配置和微波设备MDP的配置。

图2-1 仿真效果图
2.2.2线路交换机的配置
根据传输业务的不同,将交换机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内。例如,VLAN10的组播业务只允许从首站JN1端口上传,而其他站点只可下载组播业务,并且不同的VLAN内只能传输规划的组播业务,其他组播流均摒弃。
使用eNSP软件中S5700交换机组件进行仿真模拟,主要代码如下:
//VLAN[2]划分
vlan batch 10
//ACL规则、流策略
acl number 3020
rule 5 permit udp destination 224.1.1.11 0
rule 100 deny udp
traffic classifier c1 operator and
if-match acl 3020
traffic behavior b1
permit
traffic policy p1 match-order config
classifier c1 behavior b1
vlan 10
igmp-snooping enable
traffic-policy p1 outbound //vlan10出方向绑定流策略p1
//链路聚合
interface Eth-Trunk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mode lacp-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9 // 链路聚合捆绑端口g0/0/19
eth-trunk 1
//端口配置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端口绑定vlan10
traffic-policy p1 inbound //端口进方向绑定流策略p1
l2-multicast static-group group-address 224.1.1.11 to 224.1.1.12 vlan 10 //配置静态组播
2.2.3微波设备MDP的配置
在微波链路中除首站JN1和末站WD1只有一台MDP设备外,中继站点均由东、西方向两台MDP设备组成。其中,东向MDP与下一站点西向MDP设备连接,完成信号的透传。
MDP使用eNSP软件中的交换机组件进行模拟,主要代码如下[3]:
//端口g0/0/21设置为trunk口,透传信息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3基于eNSP仿真的微波线路测试
根据上述搭建平台及配置,实验测试结果如图3-1、图3-2。 由JN1上传组播流,音视频正常解码;由TS1上传组播流,音视频无法解码。测试结果符合预计结果。

图3-1 JN1 VLAN10上传组播测试图 图3-2 TS1 VLAN10上传组播测试图
4结论
基于华为eNSP仿真的微波线路IP化升级改造平台的设计运用了VLAN划分、链路聚合、ACL规则、流策略、二层静态组播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了微波传输交换网络设备的配置,有助于2019年省局微波传输线路进行IP化升级改造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利用Wireshark实现数据包分析的应用案例[J]. 赵怡.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8(05)
[2] 浅谈VLAN技术[J]. 张海.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3)
[3] 基于华为交换机的VLAN技术应用研究[J]. 肖坤峨. 软件导刊.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