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杰1 彭科曼2 杨敬婷3 张皓4 张学彬4
1.修文县气象局 贵阳 550200,2贵阳市气象局 贵阳 550001,3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贵阳 550081,4清镇市气象局 清镇 551400
摘要:通过2014—2018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阳市大雾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阳大雾天气在冬季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1至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6时达到峰值,夜间大雾的出现占比最大。冬季是大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月份无论是雾、大雾、浓雾均是最高的月份(2)较小的风速,充沛的水汽,低压系统的影响是贵阳市大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子。当风速达到1.1~2.7m·s-1的东风,相对湿度在97%~100%,气压在872~881hPa时,贵阳市基准站大雾更易产生。
关键词:大雾,时间分布特征,气象要素相关性,贵阳市
引言
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微小水滴,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天气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雾对交通的危害很大。根据中国气象局相关标准,雾分为四个等级:能见度500-1000m为雾,500-200m为大雾,50-200m为浓雾,能见度≤50m为强浓雾。
1.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资料来自贵阳市基准站2014年至2018年自动站观测能见度数据,该站自动站能见度于2013年开始已经使用,2014年开始已经有全年完整的数据,但2014至2015年数据由于需要进行人工及设备的对比观测,数据需要进行人工质控,因此存在人工质控误差。本文选取了有自动设备观测近五年完整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达到减少人工观测的误差目的。由于强降雨可能造成低能见度天气,因此统计小时降水量>10mm且能见度<1000m的时次,最终剔除强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情况的共计27时次。最后通过利用Excel统计工具及相关公式分析2014至2018年贵阳市区大雾数据,按照年、月、日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时间分布特征图。
2.雾的时间分布特征
2.1贵阳基准站大雾日分布特征

图1贵阳基准站2014-2018年日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从贵阳市基准站2014-2018年能见度仪10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的数据可知,在出现大雾天气的情况下(10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大雾占比雾总量的50%,浓雾占比19.8%,强浓雾只有0.6%,因强浓雾占比过低在日数据分析中不做讨论。在得到图1可知,一天中夜间1时至早晨9时是雾频发时段,占雾全天时数的56.6%,6时达到峰值占全天时数的7.1%,雾产生在9时以后迅速消散;白天12时至19时是雾最少的时段。当统计能见度500-200m的大雾时可知,在大雾在7时达到峰值,占大雾全天时数的8.8%。当统计能见度200-50m的浓雾可知,浓雾在6时达到峰值,占浓雾9.6%。大雾和浓雾的日变化趋势从图1可知和雾基本相同。
2.2贵阳基准站大雾月分布特征

图2贵阳基准站2014-2018年大雾月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得到图2贵阳基准站2014-2018年大雾月分布情况,可知在12月至7月是雾的频发月份。其中1月份无论是雾、大雾、浓雾均是全年的峰值,1月份分别占比雾总量12.1%,大雾总量16%,浓雾总量20.1%。8月至11月是全年雾最少的时段,9月最,雾的占比只有1.6%。4至7月虽然雾的占比达全年47.8%,但对交通影响更大的大雾、浓雾却分别占比38.1%和25%。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和小于200米浓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分别占比37%和45.5%。因此4至7月大雾天气对交通的影响情况实际上是小于冬季的。强浓雾只在4至7月、11至12月出现,年均时常为3.8小时。
2.3贵阳基准站大雾月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2014-2018年大雾年分布情况可知,雾年均595.6小时,大雾298小时,浓雾118.2小时,强浓雾3.8小时。在多年均值情况下,雾在2015年为均值的3倍以上,达到1834小时。
3.雾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3.1雾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贵阳市基准站发生时雾是多为东北风和东风,浓雾以东风为主。当发生雾时,10分钟平均风速通常在1.1~2.7m·s-1,占比64.2%。风速以1-2级风为主。
3.2雾与湿度、气压的关系
贵阳市基准站发生时雾概率在相对湿度97%~100%,随湿度的增加而增长,占65.2%。当气压为872~881hPa时,雾发生概率最大,占72.7%,发生雾的气压一般要小于本站近30年平均气压883.8hPa。
4.结论
利用贵阳市基准站2014-2018年五年自动观测数据能见度资料及其他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贵阳市基准站雾的特征,结论如下。
(1)近五年贵阳市基准站雾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在凌晨1时至早晨9时是雾高发时段,6时达到峰值,15时是最低谷,夜间大雾出现的概率远大于白天。12月至7月是雾的频发月份,在1月无论是雾、大雾、浓雾均是占比最高的月份,9月份是全年雾出现的最少月份。大雾、浓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冬季大雾对交通的影响比其他时节更为严重。贵阳市基准站近五年雾年均为595.6小时,大雾为298小时,浓雾为118.2小时,强浓雾为3.8小时,2015年雾较常年偏多3.1倍。
(2)较小的风速对雾的形成和持续有重要的影响,当风速达到1.1~2.7m·s-1的东风、东北风最有利于雾的生成。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当本站相对湿度在97%~100%,雾发生的概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低压系统影响下,当气压在872~881hPa时,低于本站平均气压时更容易产生雾。
参考文献
[1]大气科学词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词典.气象出版社,1994:677
[2]周福,钱海燕,金靓,等.2015.宁波海雾特征和预报着眼点[J].气象,41(4):438-446.
[3]罗喜平,杨静,周成霞,2008.贵州省雾的气候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5):765-772.
[4]胡跃文,秦杰,苏静文,等,2019.2016-2017年贵州大雾时空分布及气象要素演变分析[J].气象,4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