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熙鹤
(贵港市城市公园管理处,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 贵港地级市成立时,我市城区公园只有南山寺和东湖公园,城区公园面积不到1000亩(其中东湖水域面积占了600亩),且公园景区内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增长,公园景区建设逐步推进,公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3年南山动物园建成对外开放,2008启动了东湖综合整治开发工程和南山景区改(扩)建工程,2009年马草江生态公园建成向市民开放,2013年民族文化公园建成向市民开放。2016年,城区四大公园景区建成面积共约3000亩,城区公园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公园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
关键词:公园管理、规划建设、功能分区、开放性与封闭性管理
一、加快推进我市城区公园规划建设工作。
根据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贵港市城市性质定位为桂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广西重要的现代化内河港口城市,富有南国特色的宜居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目标中包含“建成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其中,近期目标以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来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2015年将贵港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远期把贵港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贵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30)》中规划设计了综合公园9座,社区公园12处、各专类公园9处。从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可以看到,仅环城路以内的公园绿地规划打20多处。而目前,我市城区建成公园仅有4座,按照规划愿景,今后15年,城区还需新建公园绿地20处以上,相当于每年新建1—2座公园。目前我们的公园建设步伐还远远没达到这样的速度。
生活在生态园林城市中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群众对美好休闲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近年来,公园管理有关部门收到的加快社区公园建设和改善公园环境的市民建议逐年增多。
每个城区公园从规划到建成开放是一个漫长过程,往往要经过数年时间,仅前期的规划、环评、设计、资金落实等等走完程序下来就要不少的时间,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审批程序就更复杂。南山——东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市城区的重要景点,是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启动的东湖综合整治开发工程用了五年的时间,南山景区改(扩)建工程也花了四年时间。南山景区的建设工作远没有结束,如今的南山景区基础设施依然落后,且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难度大,周边的人居环境也比较差。2015年4月《贵港市南山景区总体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稿)公示,南山景区的建设即将进入快车道。
另一方面,公园建成开放后还需要维护和后期建设。由于公园管理经费有限,我市城区建成开放的四个公园基础设施配套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黄土露天区域的补植、老旧设施的更新、先进服务设施的引进等工作推进都比较缓慢。
二、公园景区规划要突出功能分区设计。
城市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空间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合理分布等。公园功能分区应该以人的行为为出发点,研究把握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的喜好,减少人们在使用公园时对公园的设施、植被破坏、产生噪声污染。市民城市休闲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城市公园功能分区多样化。
大型综合性公园的设计、建设尤其需要完善健身运动、观光游览、娱乐活动、科普教育、服务管理等不同功能分区的营造,使不同需要的游人在公园里各得其所,减少他们的不适感。
我市城区公园由于规划设计考虑不周全、建设滞后等原因,公园里游览区、管理区、服务区、游戏区等功能分区不够明确,没有走出重绿化、轻空间的传统公园角色,存在活动空间不够、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休闲活动需求,今后我市公园设计、建设时应合理布局动态区与静态区,既要有空间大、视野开阔的活动广场场所,也要有适合于安静的散步赏景静态活动空间。公园后期建设和养护管理可利用围栏、绿植矮墙、建筑小品等营造一个开敞与封闭相结合的外部空间。在不同活动区域的交汇处种植绿篱、爬藤植物和乔木,以此营造空间感和隔离噪声。
有市民建议对我市的公园、广场进行严格功能区分,公园主静,禁止人们在公园里唱歌跳舞,广场可以热闹些,这一提议出发点虽好,但却难以操作,一是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二是广场空间毕竟也是有限的,三是老年人娱乐以就近为主。噪音管理是公园管理的一大难题,我市城区公园也不例外。目前我市城区公园管理部门在噪音治理上花费了不少力气却收效甚微。随着城区老年人的增多,城市公园既要满足老年人群体跳舞、唱歌的空间需求同时又要进行噪音控制,这就需要考虑功能分区的艺术。
从目前贵港城区四个公园的功能分区情况来看,健身运动区、科普教育区、服务管理区的功能区建设还比较落后,各个公园的健身设施、永久性科普教育场所、面向游客的服务场所都比较欠缺。南山公园、马草江生态公园连篮球场都还没有,在2015年马草江生态公园新建两个避雨亭之前,下雨时游人在公园里找个避雨的地方都比较困难。如今,国家倡导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市民的健身观念也日渐增强,城区公园成为市民日常健身运动的重要场所,加快城区公园健身运动功能区的建设符合市民的需求。公园景区承载着科普教育功能,目前我市城区公园还没有建成一个比较集中的科普教育功能区。现有的四个公园基本上也还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游客服务功能区。
三、公园景区建设要考虑开放性与封闭性管理的结合。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载体,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设施,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免费开放式的管理使各类休闲设施、环境卫生和植被容易遭到破坏,仅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使得公园建设步伐较慢。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城市休闲空间的需求,但同时社会闲散人员大量涌入,乱摆卖、偷窃、抢劫等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市城区公园日常管理中,由于开放式公园的密闭性不好,除了公园大门外,公园四周还有不少小路可以进出公园,乱摆卖、遛狗、骑车、溜冰、偷盗等行为在公园里难以杜绝,影响了公园的优美环境同时极易造成安全问题。以南山公园为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山边村村民需要通过公园去耕种,部分村民平日要开车横穿公园经旧南山路进出。近几年,公园管理部门为做好南山公园内道路的车辆秩序维护工作耗费了极大的精力,直到中山路延长线通车后南山公园内的交通秩序问题才得到改善。南山公园的摊点管理问题也是如此,因为公园里到处是路口,四通八达,再加上一些村民以历史问题为借口,南山公园里的摊点秩序一直没有得到规范的管理,乱摆卖现象屡禁不绝。其他方面,公园里的遛狗行为、市民携带宠物入园随地拉撒的行为常有市民投诉,还有就是在公园失窃的案件也比较多。
在今后公园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公园封闭性管理的必要性,除入园各大门外尽量用绿篱、围栏减少其他的出入口。另一方面,可以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比如高清摄像头来加强公园管理。公园安保队伍人数有限,为确保市民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在重点区域可布置摄像头进行协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