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钻地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李君乐
[导读] 本文通过研究钻地武器的发展情况,列举了目前世界各国中比较著名的钻地武器,重点以国外军队为例,讨论了钻地武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君乐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北京  100036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钻地武器的发展情况,列举了目前世界各国中比较著名的钻地武器,重点以国外军队为例,讨论了钻地武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钻地武器 现状与发展
        【作者】李君乐,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钻地武器一般是指携带侵彻战斗部,对机场跑道、地面坚固目标和地下军事设施进行打击的武器装备,主要由载体和侵彻战斗部组成。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就开始对钻地武器的研制,目的是为了打击敌对国深埋地下的有价值军事目标。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打击基地组织以及伊拉克的战争中,以GBU-28、GBU-37为代表的钻地弹展示出了无可阻挡的破坏能力。轻易贯穿几米厚的钢筋水泥掩体,炸毁几十米深的地下目标,具有超高的打击精度,并且可以装备如燃烧弹头、微波弹头等多功能杀伤战斗部,其惊人的作战效果,引来全世界的瞩目。随后,钻地弹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各国武备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钻地武器可以分为反跑道、反地面掩体、反地下坚固设施三种。近年来,随着弹药技术、材料技术、引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钻地武器更加小型化、智能化,毁伤威力和精确度不断增强,对目标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准确判断威胁程度,科学分析威胁能力,对军事斗争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二、典型的钻地武器
        1.钻地武器的发展概况
        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将重要军事设施转入地下坚固工事,对钻地弹的钻地深度、破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多场局部战争中都使用了钻地武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GBU-28、GBU-43和GBU-57钻地弹。同时,英、法、德等军事强国也在钻地武器的研制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近年来,美军在钻地武器大威力、小型化、隐身化、多功能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美国研发的GBU-57“巨型钻地弹”,重量达到了13.6吨,它能够轻松突破到地下百米,实现对目标的打击。据报道,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利用超空泡技术研制出一种高性能钻地炸弹。该炸弹钻地深度可达到300米,比目前美军武器库中最强大的BLU-113型侵彻弹的侵彻能力高出10倍,而且其装药量也大幅增多。
        2.常规反跑道炸弹
        经过多年发展,现代机场跑道的稳定性和坚固性都非常良好,尤其是起降大型飞机的军用机场,其混凝土厚度已经超过了常规永备工事要求。现代的反跑道炸弹是专门研制的用于对坚固的机场道面进行有效破坏的专用炸弹,它兼具命中率和穿透性,破坏力巨大。在1999年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军仅用6枚JDAM弹药就实现了对Sombor机场跑道的有效切割,遏制了南联盟战机起飞的可能。
        公认最早的专用反跑道炸弹是法国研制的“混凝土破坏者”,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表现出色,帮助以色列奠定了胜局。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且弹体质量较大,影响了飞机的载弹和投掷,在战后被新研制的迪兰达尔(DURANDAL)所替代。此外,西班牙的BRF330和苏联的BETAB-150DS/500SHP 也是反跑道炸弹当中的典型代表,具体可参照下表:
        

        3.反跑道子母弹/布撒器
        随着机场防空火力的日益完善,美欧国家致力于发展另外一种打击机场的手段,即利用防区外具有先进制导功能的子母弹或布撒器,通过滑翔或发动机驱动等方式飞临目标上空,抛撒出大量的装备不同战斗部的子弹药,对机场进行大面积摧毁和封锁。
        英国和德国以“狂风”战斗轰炸机为平台,分别发展了JP233和MW-1两种专门用于跑道封锁的弹药布撒器,能够投掷大量具有串联战斗部的小型反跑道弹药和杀伤地雷,在破坏跑道的同时,阻止抢修人员和器材靠近。另外,美国空军的CBU-105制导子母炸弹和“斯弗伍”CBU-97/B子母炸弹,更是堪称机场的“智能杀手”,可以在远距防区外发射,且不用时时修正,自主精确对目标进行攻击。下图为国外主要反跑道子母弹/布撒器数据情况。

        四、钻地武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制导技术、推进技术、材料技术、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钻地武器向着打击更坚固目标和更深层目标的方向进化。
        1.具有更强的钻地能力。
        提升钻地武器的作战能力一般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钻地武器的初始速度。据报道2030年后,美国将开发一种900kg级火箭增强型高速侵彻武器,能够产生2268kg级重力炸弹的侵彻威力。同时,美军还在研制“全球打击侵彻战斗部”,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可以摧毁硬度高于混凝土材质的深层地下目标。二是改进战斗部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共轭效应战斗部,通过爆炸场的叠加效应及共轭爆炸作用与复杂目标结构相互耦合。在相同条件下,作战效能将提升15%以上。
        2.投放距离更远、精准度更高。
        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红外、激光、GPS、惯性导航等辅助制导方式来提升钻地武器的可靠性。未来,复合制导钻地弹将成为主流,如可携带多种战斗部的美军AGM-86C巡航导弹,采用惯性/GPS复合制导系统和地形匹配制导技术,射程可达2500km以上。另外,高精度、模块化的布撒器的发展,也使得在敌防空火力区域之外投放成为可能。
        3.弹药更加小型化、隐身化。
        上文提到,传统的反跑道炸弹一般质量和尺寸较大,只能在少数飞机上挂载,且挂载量十分有限。因此弹药的小型化和隐身化成为了钻地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军为解决这一问题,率先研发出了微小型钻地弹,在性能不输大型钻地弹的前提下,质量仅为一般钻地武器的1/5。同时,未来钻地武器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多采用非圆截面外壳,在弹体外涂抹各种吸波材料,美海军正利用纳米隐身技术研制一种新型纳米钻地弹,可有效躲避敌方侦察。
        4.集成多种功能的子母弹。
        单一反跑道炸弹往往受到命中率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完成封锁、破坏机场的任务。子母弹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子母弹不仅可以一次携带并抛撒多枚子弹药,而且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覆盖较大的区域。同时多类型和多功能的弹药组合使用,仅可以对跑道进行直接毁伤,还可以对机场上的战机、设备、车辆、工作人员等进行打击。

        参考文献
        程开玉.国外钻地武器型号[R].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2002.21
        张殿臣,李献清.21世纪的常规钻地弹[R].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2008
        王美兰,美国钻地武器十年来的发展概况[R].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