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伟
汤阴县夏都小学 456150
摘要:茶叶是中国近代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茶叶经历了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的倒“V”形变化过程。本人结合现有文献作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近代对外贸易 茶叶 发展 结构变化
前言
对外贸易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叶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商品,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居首位,其出口趋势的变化对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茶叶经历了一次盛衰的巨变,因此,本人认为茶叶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呈倒“V”形变化。
一、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分析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时期(1840-1886年)
茶叶在中国近代贸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867年,中国供给了西方消费的一亿九千万磅茶叶的约百分之九十。”[ 里默:《中国对外贸易》,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5、75 页。]茶叶出口量占同期出口贸易的比重很大,因此,茶叶是中西贸易中的核心出口商品,1886年为海关统计中的中国茶叶出口量最高的年份,也就是说,1840年-1886年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时期。所以,很多学者将其作为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图1 1861-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图
由图1数据可知,自1861年开始到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887年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是很大,1886年是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据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显示。华茶输出数量在1870年为136万担,1880年增长到210万担,1886年创下近代茶叶出口数量的历史最高峰,为221.72万担。19世纪80年代,华茶国际市场份额基本保持80%多,此后,国际茶叶消费量虽然持续增长,但华茶出口总量却逐渐减少。
(二)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衰败时期(1887-1949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出口受到来自印度、锡兰红茶和日本绿茶的激烈竞争。1876年印度年产茶仅2550万英磅,锡兰仅有200万英磅,到了1897年印度年产茶增至12800万英磅,锡兰增至9500万英磅,20年间印度、锡兰增长了仅9倍。到1910年,印度、锡兰出口的茶叶为中国茶叶出口量的两倍,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的比重逐年下降。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走向衰败。
(三)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分析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反映对外贸易利益的变动程度。
表1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贸易条件指数计算每5年平均值而得,此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茶叶的出口价格指数与中国近代时期的综合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由上表数据可知,在近代时期中国茶叶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先增长然后不断恶化,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出口量不断下降,随着出口量的下降,茶叶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日益恶化。到20世纪初进一步恶化,直到30年代后,茶叶贸易条件指数经历了短期的增长,但很快贸易条件指数又再一次下降。由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出,我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倒“V”形变化过程。
二、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倒“V”形变化(1840-1949年)
由以上分析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用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走上了被迫开放的道路,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的茶叶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销商品,如图2所示,近代中国的茶叶经历了一个倒“V”形变化过程。

图2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倒“V”形
三、总结与思考
由于茶叶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内经济结构,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茶业种植方向的转移,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分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最终走向衰败,表面上是因为新兴的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的竞争,但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封建小农生产方式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失败是历史使然。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信息,正确处理好外销与内销的关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专业化生产,利用科技力量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J].中国农史.1996.
[2]苏全有.论十九世纪后半期华茶出口贸易[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
[3]马静.三十年来近代茶叶对外贸易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 2013年第5期.
[4]周洁.近代华茶贸易衰败研究——基于定价权视角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12月.
[5]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N].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月.
[6]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