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及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巫英菊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探讨后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优化发展的方式。
        巫英菊  
        (广西贵港市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当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信息化技术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为了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当前的图书管理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探讨后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优化发展的方式。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引言:
        科技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交互的发展,人们不再通过单一的阅读模式获得知识内容,而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模式实施信息化的高速传播,图书资料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需要将所有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由此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从整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来看,要提升工作效率还需要完善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优化创新,从而满足当前读者们对图书资料逐步扩大的需求。
        一、信息化技术发展中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图书资料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复杂性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这就解除了资料的查询以及存储空间的限制,促使信息内容更加开放,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调整自身工作范畴,建立更加具有广泛性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从而有效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内容,优化服务质量。
        其次,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包含了主动管理的概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被动且缺乏一定响应能力,因此无法满足用户全面的要求,为了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就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
        再次,当前信息技术的提升促使信息内容以及人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图书资料管理要保障满足客户的需求,就需要以客户为服务中心,实现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提供。
        最后,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意味着自动化管理开始正式成为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资料的存储与查询阶段,要提升自动化管理才能够优化查询速度,有效提升用户的检索速度[1]。
        二、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现况
        综合而言,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相关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图书资料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要面对用户对资料的需求,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管理,要有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环境下为了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还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比如现代化管理以及专业的计算机管理操作等,这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来说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雇用的人员自身水平不够,就导致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其次,当前图书资料管理设立的制度并不健全。要想充分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能力,就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实施更加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完成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当前不少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还是较为传统的记录与查询,无法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用户如果需要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管理模式的落后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发展,无法实现优化的图书资料管理,依旧采用效率较低的人工管理模式[2]。


        最后,当前图书资料管理所需设备较为落后,很多图书管理场所还是以阅览室以及写字台作为基础的阅读设备,人们依赖于纸质书籍传递知识,文献形式比较单一,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的信息采集以及整理也给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无法满足图书资料的发展。
        三、实现图书资料管理改革以及创新的方式
        (一)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为了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节约人工以及管理时间,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具备专项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树立更加全面化的管理意识,适应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模式,实现图书资料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3]。
        同时,同时图书馆积极鼓励当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自身向着应用型人才不断发展,提升系统与人员之间的和谐默契,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筛选的门槛,优选具有专业技能同时综合素养、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从而逐步完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机制的优化工作。除此之外,在人员管理阶段要注意是否具有创新性,实施更加全面化的管理发展,将信息化技术、物联网等应用到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之中。
        (二)实现信息资源的协调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要关注当前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管理,这就需要当前图书馆自身优化资源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尤其是资料管理的建设,将互联网的检索方式与资料查询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体制,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提供服务的速率与质量,借由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远程的检索,同时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查询、推荐以及相关内容链接服务,从而保障用户在查询信息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相应的资源。
        (三)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硬件设备的升级
        要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型改革,针对图书资料管理的相关硬件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在实现全面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备才能有效满足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发展的需求,图书资料管理本身的质量除了管理人员之外,还有一部分就是集中的设备的质量上,质量升级有助于加快管理速度,保障管理的存储量、检索速度、优化准确率,从而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4]。
        (四)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建设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为了能够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就需要不断完善网络化建设,将网络化作为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完成数据的收集、分类、存储、检索等管理。
        四、结束语
        当前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中,这也意味着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在促进知识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求图书资料管理的管理人员要有甄别信息内容并加以整合的能力,实现当前图书资料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优化管理工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工作中需要顺应当前的时代潮流对图书资料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和创新,这直接决定了后续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以及人们关注图书资料管理的程度。图书资料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管理人员,而在于读者,要针对图书资料自身的信息进行管理,实现网络化的创新管理,加强检索系统的优化,借由实际内容的调查以及对于相关资料的收集,能够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管理的切实性,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梁晓杰.大数据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文信息,2019,000(004):17.
[2]潘文晓.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J].卷宗,2019,009(035):166.
[3]闫占峰.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活力,2018,000(020):97-97.
[4]王丽慧.关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20,000(018):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