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灵宇
(昆明市气象台 650000)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自动化改革,有效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但大气环境监测方面仍然存在设施体系需要优化、气象服务范围有限、气象服务功能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三个问题,以简要分析天气预报服务进行大气环境监视的状态和地位,并系统地讨论大气环境监视在天气预报服务中的作用,对于如何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的作用提出了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气象预报服务;地位;作用
引言
当前,气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并尽力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简而言之,常规天气预报业务是现代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服务对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提供时间,定点和定量预报方面,以及越来越有针对性的防灾决策,气候评估,大气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天气信息收集需求。最近,气象局根据天气预报服务的要求,大力投资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应对诸如空气污染等加剧的现象,并不断采用它来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服务,并通过区域集中污染物浓度监测来监测和分析空气变化规律。为气象预报提供更权威的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报服务,并充分利用大气环境监测气象服务,为公共卫生,人民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保证。
1.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气候条件和环境问题也根据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关注。城市高层建筑降低了风速并改善了气流,水泥沥青降低了水分含量。它也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增加了获取和研究城市天气数据的复杂性和难度。由于城市地区内生风电场的不规则性,空气污染扩散的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应以科学为基础。例如,有必要基于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来准确确定大气环境参数。作为满足天气预报业务需求的实时应用程序,在气象数据监视中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2.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缺位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气象预报服务缺乏大气环境监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优化气象预报服务设施系统。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较,国内天气预报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系统的天气预报服务设施不足,部分地区天气信息无法及时监控,预报工作也受到阻碍。此外,一些当地气象站的监视密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很难在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中发挥适当的作用。
其次,是气象预报服务范围有限。在总体结构方面,有必要扩大当前气象服务的范围。相对来说,大多数气象服务区往往是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和应用较小。一方面,一些气象服务部门更加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当可以预先预测暴风雪灾害时,一些气象机构会提前通知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而其他的防灾减灾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却很少。另一方面,气象服务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完整的农业气象服务应包括农作物种植,林业,气象灾害评估和气象灾害预防。但是,一些气象服务部门通常将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内容限制在作物栽培服务等领域,导致其他方面研究不足。
最后,是天气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这主要意味着当前的气象服务无法满足多层次的需求。许多城市气象服务部门更加重视气象交通和运输服务,以及农作物种植服务,而忽略了其他气象服务。此外,气象部门尚未建立用于天气预报服务反馈评价机制,在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完成后只在部门内部进行总结回顾,未得到服务单位评价和反馈,从而很难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针对性和精准性。
3.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
3.1在城市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比重大,对天气的敏感性高。城市气象灾害是城市灾害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气象灾害不仅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政治影响。昆明地处典型低纬高原地区,季风气候背景下的非地带性特征突出,气候多样性为全国之最,气象灾害多发,每年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雷暴灾害等气象灾害及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渍涝、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开展立体化、全方位、靶向性的大气环境监测,从而可以针对不同部门开展定制化城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3.2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蔚蓝天空是春城最靓丽城市品牌和宝贵财富。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已被推倒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区域,而是多市、甚至多省之间相互制约影响的大范围协同控制的综合性问题。开展空气质量延伸要素观测,这将会为大气环境监测在公众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足够的参考条件。高精度、大范围的区域大气环境监视,则为预判预防环境问题,提供了准确且可操作的数据依据。
3.3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加强气象与卫生、疾控和城市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灵活且高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季节性多发病症、流行病,以及城市极端洪涝、干旱、寒潮、高温、雷电以及其他灾害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传递渠道,并逐步完善高密度,全方面,自动化的城市气象环境监测网络。
3.4 在现代特色农业领域的应用
建立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地区、水产养殖区、山地牧区、林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的农业气象观测站。根据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突出本地特色、强化优势产业,开展立体化农田小气候及物候观测;在不同作物品种、种类作物的规模种植区,建成农业生态气象监测站。针对当地特点增加农业气象观测项目,开展都市农业、家庭农场或农业专园农业气象观测。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实际建设主要作物农业气象观测站,组建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可有效推进特色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服务实力。
3.5在休闲旅游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 目前,气象部已初步建立了一个负氧离子监测网络,以研究负氧离子浓度在不同时空范围,不同基础表面,不同气象过程和季节上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气象部门可以预测郊区和风景旅游区的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当地“天然氧吧”称号申报,为旅游提供更多科学和人性化的参考资料,以及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数据。可以在郊区提供评估和生态保护。这项监测工作大大扩展了天气预报服务的应用以及环境天气和旅游气象服务的服务内容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服务预报中的应用价值,气象服务部门应重视大气环境监测在城市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现代特色农业服务、休闲旅游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此外,气象部门应加强同各相关部门单位、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协作,不断完善综合型大气环境观测网络的布设,增补气象观测技术要素,建立完善的气象防灾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增强对气象及其他衍生、次生灾害的防灾、减灾、、就在能力,畅通各类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官方发声,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及时普及防灾减灾信息,提升气象知识普及率。
参考文献
[1]才安平,常立秋,刘庆林.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数码设计(下),2019,000(005):130.
[2]仇宝辉,郭晋华,曹宇望,etal.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浅析[J].中国标准化,2019,000(008):177-178.
[3]冯书霞,范兰艳,张富荣,等.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000(009):297.
[4]次珍,阿旺卓玛,拉姆次仁.谈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000(0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