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袁湘
[导读] 研究公共图书馆的传播能力建设,首先需要了解公共图书馆对于文化传播的意义。
        袁湘
        (广西贵港市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研究公共图书馆的传播能力建设,首先需要了解公共图书馆对于文化传播的意义。它能促进文化资源的平等化、具有多样的文化建设职能、能够展现各地域的文化特色、提升文化的辐射力、凝聚力。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传播能力不足、范围受限,地域发展不均衡、资源审查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相应的可以利用互联网突破传播地域限制、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图书馆的便捷性、完善图书资源的审查制度。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
        引言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文化的传播将会有利于文化的辐射和传承。增强文化的软实力,也能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公共图书馆保存着诸多的文化资源,利用好公共图书馆,将会使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辐射。当然,目前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加以了解并解决。以便更好促进其文化传播能力的提高。
        一、公共图书馆对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文化资源平等化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得文化资源得以共享,并且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全体居民可以平等的享有阅读的权益。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市民提供文化资源,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杆。图书馆内储存着重要的文化财富,因为其公共性,对于文化传播具有突出意义。人人可以平等的享用文化资源,因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是较强的。
        (二)文化建设职能多样化
        目前的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将文献图书进行保管储存而且可以进行相应的文化推广工作,在文化推广中可以进行社会教育,也可以成为市民的文化休闲的场所。文化制度借助于公共图书馆得以进一步的建设,对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创新,公共图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的场所。其多样化的文化职能,也是其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播潜力的突出体现。
        (三)文化传播的地域特色
        公共图书馆集中体现一个地区地域的文化特色。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文化传播的地域特色的充分展现。依托于图书馆,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传播地域文化,也是丰富文化、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的重要的手段[1]。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履行的职责,也是其服务的自觉。当地许多的特色文献、历史资源等于此保存下来,使得地域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
        (四)提升文化的辐射力、凝聚力
        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的提升文化的辐射力。通过组织阅读、讲座等等活动,使得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文化。以市民形成辐射点,在图书馆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该种氛围的建设程度,直接决定辐射力的强度。形成了相应的辐射氛围,文化意识得到增强。文化对于精神的凝聚作用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城市精神,市民的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又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2]。
        二、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传播能力不足,范围受限
        目前的公共图书馆普遍以中小型为主,中小型图书馆的文化资源的储存相对不足,传播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传播的范围也仅限于当地较小的范围内。要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需要依托另外的手段,突破地域的限制。
        (二)地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文化水平的体现。而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因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匀,城乡差距大,社区建设能力不足等问题。

会使得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资源审查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源并未有完善的资源审查制度,导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而作为公共性的场所,图书检索原本存在一定的难度。过多质量不佳额图书资源会使得公共图书馆整体的质量受到影响。作为开放性的场所,对于一些缺乏文化辨别能力的读者而言。质量不佳的文化资源会对其知识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也不利于文化传播。目前的资源审查制度相对而言仍然流于形式,图书馆还未重视对于采购馆员的能力培训,还未重点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采购团队[3]。
        三、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突破传播地域限制
        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图书馆的数据库,实现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共享。可以充分融合移动端、APP端等多种平台,并且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来使得读者能够更好的体验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整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文化资源的差异性,使得文化能够更大程度的实现平等共享。更好的提高图书馆文化的传播能力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4]。
        (二)加大创新力度
        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这样的文化传播也能够更有效益。公共图书馆应当树立起为公众服务的意识,随着市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精神文化的充盈也越来越重视。图书馆能够具有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潜力。当目前图书馆的建设普遍留在传统阶段,许多智能化的新手段未被利用,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活动并不充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不仅仅只是文化资源的储存地,要担负其文化传播的重担,需要更多创新性的文化活动,也需要利用更多创新性的科技手段。
        (三)提升图书馆的便捷性
        图书馆的便捷性将使得其文化传播能力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开设多馆联合行动。可以建立服务车等。线上运营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借书线上化,使得市民能够更便捷的享受文化资源。以促进图书馆的传播能力建设与提高。也要鼓励更多的筹资机制,有更多的手段支持图书馆的发展。鼓励社会和企业的投入和共同建设,更好的打开城市的文化之窗。在社区可以设立一些图书站,招募志愿者,根据社区内居民们的读书偏好,投入一些流动图书。在乡村也可以设置这样的站点,更便捷阅读的同时,缩小城乡文化资源的差距,文化传播能力的限制。
        (四)完善图书资源的审查制度
        对图书资源的筛选,首先要综合地区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的文化偏好。除了选择一些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还应当对当地所缺少的文化进行补充。因而需要培训一批专业的采购团队,并且做好调研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采购的趋向。并对获得的图书质量、文化水平进行评估。采购队伍需要对书籍有充分的了解,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征集志愿者,组建一批教育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团队。
        四、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对于文化传播是有相当大潜力的,现今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挥好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将对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研究的主流方向在于其数字化建设的途径和意义。对于其传播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手段上需要改进,其形式上也可以做更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华. 城市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发展——以公共图书馆为例[J]. 智库时代,2020,(15):145-146.
[2]冯媛. 面向城市发展、基于文化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J]. 当代图书馆,2017,(01):6-8+80.
[3]郑显玲. 图书馆党建与公共文化传播[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9):159-160.
[4]王小培. 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下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能力研究[J]. 科技风,2017,(08):281-282+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