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栩华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范畴有了新的变革,不仅仅包括传统的服务内容,更是融入了一些线上的环节,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服务工作体系。目前读者服务工作在网络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包括数据库的运用、智能手段的综合、理念的更新、服务思维的突破、方式的市场化等等。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包括进行个性化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构建共享协调体系、合理选择新技术、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等。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网络时代
引言: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在网络时代多元多样的发展下读者的要求。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体验感极具下降。为了使图书馆在网络时代有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对读者服务工作方式进行变革,然后针对网络时代的新趋势,采取更适合于该时代的服务策略。
一、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范畴
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工作主要是对于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借阅等等方面的管理。随着图书馆建设的越来越完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包括有相应的工作范畴,外接、阅览、复制、咨询、检索、定题、情报服务等[1]。每个环节都有相应工作内容。在目前的网络时代,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的提高服务效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读者服务的工作也应当包括线上的环节,例如主页的维护设计等等,还有线上的咨询工作、调研工作、资源的整合工作等。对于进行读者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有传统的服务工作的能力,对于基本的借还操作、图书分类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图书的内容质量也能够作出基本的评判,能够为读者进行释疑。此外,在网络时代,还要求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在网络时代提供服务[2]。
二、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新趋势
(一)数据库的运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图书馆的深入转型。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深入转型,数据库的运用是一大特征。各大图书馆都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将馆藏文献实现线上的整合与共享。一方面使得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图书馆的建设更为快捷有效。针对于数据库,服务工作就包括对于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人工检索工作被网络检索逐渐的替代。各大资源得以共享,读者信息也能得到较好的反馈。服务人员能够在数据库分析出一些读者偏好,从而更好的引进线上线下的资源[3]。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使得图书馆服务对象更加的社会化。
(二)智能手段的综合
为了推进图书馆的建设,目前也会综合运用各类智能手段。智能手段也是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产物。线下的图书馆书籍检索不再只是依赖于人工的登记,可以充分的利用智能机器进行检索服务。此外图书馆也积极推进APP、公众号等等新媒体的建设,综合性的智能手段,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也更为全面有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图书馆的服务接近于24小时全天候。依托于先进多样的智能手段,服务的内容也更为多元多样。
(三)理念得到更新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主要是对于图书的借阅进行重点服务。随着网络时代更为开放便捷的环境的出现,服务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更多是确立一种广泛的文化传播的服务意识。不再只是被动的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进行服务,而是更为主动,积极的针对于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服务的提供。服务理念转变为让读者更为充分的享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文化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4]。
(四)服务思维的突破
针对目前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思维应该也应该创新性的突破。要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之中,线上线下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始终树立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为图书馆的发展建言献策。网络时代是更为开放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多样,但与此同时也变得真假难断。图书馆服务人员需要具备有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甄别出良莠信息。以保证读者能够获取到最合适的资源,对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
(五)方式市场化
图书馆的建设将与社会和企业进一步合作,以公益性为主要原则,适当融入市场化的特征。这也是由于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获取的特殊性而需要采取的适应性的措施。服务经营型图书馆的构建将更利于图书馆建设适应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也能使得图书馆的智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三、图书馆读者服务在网络时代的更新对策
(一)网络时代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新形式
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赋予了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的使命,为新的形式提供了可能。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可以随着科技进行延伸,通过APP和客户服务终端,网络化电子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图书服务不可缺的部分,图书馆读者服务不应该只局限于空间和时间,图书馆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特有资源开展特色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需求推动图书馆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让社区图书馆和居家图书馆逐渐成为可能,在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不断强化读者体验。
(二)共享个性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构建
网络时代,各大图书馆的资源都在逐步实现线上化。但是对于资源共享的协调体系并不完善。大量的信息充斥,会使得图书馆资源的整理出现难度。太多的中心和系统反而会使得读者的筛选难度加大,也不利于服务工作的开展。因而需要把握住网络时代个性化服务潮流,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读者需求的挖掘,针对个性化需求,进一步进行协调和配合,为读者提供更适合自己的读物和体验,并建全相关的资源协调机构,加强信息的整合,优化配置,得以更好的满足网络时代的读者需求。
(三)合理选择新技术
网络时代,图书馆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逐渐向数字化、虚拟化转型,相应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当然,也必须进行合理的选择,面向读者、面向地方文化发展现状。以节约成本,提供更多更有实效的服务内容,相应的也需要对工作人员展开新技术的运用培训。
(四)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
要构建一支适应于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建设的人才队伍,对于该项工作的更新发展相当关键。服务队伍不仅仅要求具备有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能力,也应该有相应的网络时代的新意识和新技能,具备有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在培训中也应当对相关人员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除了技能的提高,其思维和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需要其树立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资源作为目标,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网络时代,图书馆建设已步入了新的阶段,针对于新的阶段也需要有新的建设方法。对于读者服务工作而言,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的技术方法是比较关键的环节,要提高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面对网络时代的新趋势,也需要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于丽艳,孙玲. 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06):37-39.
[2]康立军.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 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87-188.
[3]赵丽琴. 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 办公室业务,2019,(05):145.
[4]刘斌. 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20,(1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