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院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朱妍
[导读] 近年来,我们对“公共安全危机”一词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2008年,四川汶川里氏8级强震猝然袭来,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朱妍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 072656
        前言:近年来,我们对“公共安全危机”一词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2008年,四川汶川里氏8级强震猝然袭来,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1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8133人遇难、12272人失踪。这些数据无不显示出公共突发事件的可怕。也许有人认为,这些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2012年我们也经历过“7.21”特大暴雨的袭击。这些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类社会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风险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关键词:公共安全 危机事故 应急管理
        一、目前院区居民公共安全应急的现状
        近年来,东方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防洪防汛、防灾减灾工作,出台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物资、技能培训等反面投入不断增加,但效果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
        1、居安者缺乏危机意识。对事故、灾害的敏感度不够,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在2012年7.21特大洪涝灾害中,地下室进水、私家车被淹等问题并非个例,但是仔细思考,在暴雨前,气象部门早就发布了灾害预警,而且多次升级调整,最终发布橙色预警。在紧急情况下,仍有群众不愿留在家中,觉得预警和自己没关系、无所谓,最后遭受了损失。
        2、有隐患不做防备之事。在7.21特大暴雨灾害中我市所有的立交桥的防汛设施都没有起到作用,即使首都北京也存在应急排水设施不满足要求,导致路面积水的问题,造成京港澳高速17.5公里处交通瘫痪,车辆被淹和人员伤亡。
        我们在应急抢险过程中也出现过应急物资损坏或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应急设施的投入是必须的,这不应只是企业行为,广大居民也需要投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和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面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光靠“110、119、120”是来不及的,光拿“应急预案”也是徒劳的,在许多紧急场合,首先要靠自己。可是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家里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装备呢?
        3、应急演练缺乏针对性,留于形式。以火灾事故为例,许多受害者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应急防护技能和自救互救知识,导致灾害后果的加重,这充分说明人们防灾避灾教育的薄弱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匮乏。曾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当问及“如果你遇到洪水、火灾或是地震时怎么办”,“拼命跑”、“喊救命”是同学们普遍的回答。从大连万达广场售楼处的火灾事故中不难发现,火灾初期在场人员大多只是在围观,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和演练,即没有立即灭火,也没有大声呼喊告知逃生。当火势增大后已经不容易扑灭和逃生,最终造成9死9伤的惨剧。
        在512汶川地震中,紧邻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1分36秒疏散2300多名师生,全校无一伤亡。经走访后发现从2005年开始,该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全校师生逐渐养成了灾害面前“保持安静、遵守秩序、注意队列、寻求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离”意识。校方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具体哪一天是不知道的。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各班就按照早已规划好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每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针对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早已被事先教育好。

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根据楼梯的情况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简单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和有效的应急演练必不可少。
        4、缺乏科学知识,盲目跟风,轻信谣言。同样是大地震,在日本,我们从震后画面中看到虽然大家都没有吃的,但在超市的购物过程中没有拥挤、没有囤积的现象,大家依旧按顺序排队,购买自己当时所需物品。在我国,却一度出现了排队购盐、超市断货的现象,体现了我们对突发公共事件缺乏科学知识的引导,官方信息滞后,致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们对于事故的惧怕,为了追求暴利,制造和散播谣言,迷惑群众,从中获利。
        纵观全球,日本有成熟的灾害管理体系,每年都会组织应急演练,国民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比较得当。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地震后的大海啸,日本在此次地震中可能不会有人死亡。在灾难中,我们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引发了公众的思考。居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二、解决对策
        让广大居民知灾识灾,举全公司之力防灾备灾刻不容缓,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开展公共安全危机意识教育,并将其纳入院区教育和宣传活动之中。
        ①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意识教育。利用院区橱窗、公告栏、居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典型事故案例与居民进行安全经验共享;组织居民到消防大队、气象局等单位进行灾害体验和应急观摩,使居民认识到应对公共安全事件自我保护与救助的重要性,培养“居安思危”的意识。
        ②把应对公共安全应急的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外教育之中。学校根据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区环境,有针对性的将危机意识纳入课堂教育,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战演练培训。
        2、加强居家危险源的评估,加大隐患识别力度,做好居家的应急防范工作。??
        ①强化居委会带头作用,在居民家中开展危险源辨识,针对居家安全主要涉及的用电、消防、燃气使用安全、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开展隐患识别,并指导居民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在院区内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和预案,增强居民对危机状况的认识程度,让居民学会寻找居家风险点、规避各类风险。
        ②加强应对危机能力的培养。借鉴一线城市的做法,编制发放应对公共安全应急的普及读物,发放《居民应急自救手册》,对居家应急防灾的要领、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介绍,必要时聘请公安、消防官兵进行现场模拟指导,增强居民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
        ③加大投入,动员鼓励家庭购置应急包。发生突发意外灾害时,确保自救与互救得以有效开展。
        3、组织开展各种公共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紧急避险能力。
        ①加强日常性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实施紧急处置、应急避险、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形成全民皆防的局面。每年定期对居民楼特别是高层建筑内人员进行安全逃生演习,对因故未能参加演习的人都要进行“补课”,确保每一位住户都经历消防安全的演练。
        结束语:公共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就必须与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隐患的产生是动态的,今天消除了,明天又可能复生。但只要我们用心、真心的做好以上工作,就可以提高院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突发自然灾害时也可以减少人员伤亡。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公共安全状况,就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积极主动地支持,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有责的公共安全管理文化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