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 毕景周
[导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引擎力量也越来越凸显出来,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是新时期农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毕景周
        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曲阜市 273125
        摘要: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引擎力量也越来越凸显出来,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是新时期农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基层的农业生产,农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艺技术推广;应用方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艺技术也由过去单一的技术逐渐向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集植物生产环境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作物蔬果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新时期,加强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具有多方面意义。
        一、农艺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的施肥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农作物营养不良,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对农作物施肥时要毕业论文格式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来施肥。人们应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要实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我国传统的农民百姓普遍更愿意使用化肥, 但化肥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缺乏有机质极微量元素。因此,农艺技术人员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丰收。
        2.合适的种植间隙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农作物栽培期间,农艺技术人员对农作物的栽种间隙进行了合理规划。间隙太宽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野草疯长以及农作物之间授粉困难,影响作物的产量。间隙太密又会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它们的生长。因此,农艺技术师通常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充分考虑农作物采光以及空气流通等问题对种植间隙做出规划。
        3.农艺技术改善了外部环境,增加了作物产量。马克思说过:“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温室大棚技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时长、温湿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实施控制,使外部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另外,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作用, 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吸收, 增加作物产量。
        4.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偏爱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人们还对绿色食品的外在质量条件有要求。因此,农艺技术人员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应建立在保护农作物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手段是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其驱虫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农作物上残留的化学剂会对土壤及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农艺技
术人员联合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还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关于农艺技术推广
        1.农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机械的实施,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又会带动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 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和农机较好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因此,实践工作中必须加强农艺与农机融合发展, 最大限度促进农业丰产丰收。要实现农艺与农机的密切联系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种植环境要求、地理地貌来开展农业机械研发工作。这样一来,农机的应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比如我国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主要为丘陵地带,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带,如果把北方的农机应用到南方农作物种植中,就显然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2.农机研发工作的开展由于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不能满足农艺的要求,那么,农艺技术人员则可培育出适宜农业机械操作的农作物品种, 以满足农业机械操作的可能性。比如农艺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充分,设施陈旧或不完善,使农业部门在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受到限制;基层农民群众本身的文化功底和技术素养水平不高,面对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理解和接受程度较缓慢,给技术推广工作加大了难度;农艺技术推广和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融合度较弱,使农业部门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人员和管理方面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技术推广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的缺乏或失效使农艺技术推广人员流动率较高,队伍的稳定性不够,在岗工作人员缺乏更多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学习主动性,使农艺技术推广队伍的技能素质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人力资源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等等。这些问题都需林业部门及管理人员予以正视并尽快改善解决。
        三、农艺技术应用的强化途径
        1.加大基层农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政府机构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专款专用,使基层农艺技术推广站点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人员和设施来组织和开展各项农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为农艺技术的高效推广和切实落地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2.加快农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融合。农艺技术推广与农机技术推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快农艺农机技术推广的融合。加快农艺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在大目标上形成统一,尽快根据农艺和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流程和作业步骤,在有效保障
技术推广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技术推广部门管理的成本。
        3.完善农艺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体系。农艺技术推广工作本身工作量较大,工作事项繁琐,再加上基层的农户农业技术素质薄弱,因此对农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为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耐心和工作热情,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方面进行明确化,制定出岗位作为流程和标准为各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通过设立具体的考核标准和额外奖励标准,为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予以精神和实质的认可和奖励,提高农艺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性,推动农艺技术推广工作高效实施到位。
        4.提升基层农艺技术推广队伍的技能素质。农艺技术推广离不开推广工作人员的技能传递,因此推广队伍的技能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推广的和应用的成效。为了使各项新技术新设备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推广,林业部门务必抓好农艺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协同技术推广部门做好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协调沟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强化,加快提升推广队伍人为的综合素质,使推广队伍不仅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能够将新技术新设备更好地推广到基层农户当中,更好地指导农民群众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
        总之,基层农业部门应充分重视农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当前的问题积极探索并制定出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更好地发挥出农艺技术推广工作的效能。针对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的强化途径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浅谈农艺工作的创新思路,吴从昌,《中国农业信息》,2017(5).
        2加强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探讨,何宏宇,《农民致富之友》,2016(13).
        3新时期农业工作的创新路径,杨孙旺,《农民致富之友》,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