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昆炜1 韩薇2 马佳云3 李雨桐4 刘琳5
艺术与设计学院 211167
一、瓦当在室内设计运用
1.瓦当背景墙运用
瓦当作为装饰元素被运用于室内设计的情况比较常见。
通过学习瓦当的装饰样式、题材、图案可以了解到,每一种类型的瓦当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得以充分运用。瓦当在空间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单个的瓦当放大,作为墙面装饰构件,并作为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点,或者是利用四神图案的瓦当作为室内的陈设装饰;另一种是运用瓦当连续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作室内墙壁装饰还是地面装饰,都能增强整个空间的中式韵味。
2.瓦当装饰柱、装饰墙
叠瓦墙展示给观者的为侧面,而并非全貌,因此其无法清晰地表现出瓦纯天然的色彩与质感。但是叠瓦墙的魅力在于:它通过叠放产生的孔隙,营造出一种“虚实相对”的朦胧感,
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不仅如此,设计师在沿用传统“叠瓦墙”工艺的同时,还延展出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令叠瓦墙的设计感更为强烈,制造出来的效果更具冲击力。
叠瓦墙实际上是瓦的透空集成,因此其具备了空间分区、透光等优势,但是由于设计
师对其的形式进行了改变,即将瓦与水泥、陶砖等材料结合,从而强化了叠瓦墙的优
势与特点,比如视觉感更强、透视度更高。
3.滴水挂瓦墙
挂瓦墙还可以借助瓦的“凹槽”生成流水墙面,让流水顺着墙面流下,从而形成“潺潺流水”的小瀑布,作为室内流水景观而存在。而这项功能无疑赋予了室内空间新的活力,潺潺的流水声及别具一格的功能设置,都使得整个空间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除此之外,挂瓦墙还可以实现抗光污染、隔绝噪音等功效。
二、设计理念的运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方法的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要系统考虑形式美、时代精神、居住者个性?从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和文化内涵入手?着眼于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方式?努力找到古与今的契合点?从这个契合点出发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体的做法如下: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用不同的材质来展现瓦当的历史韵味。对木材、石材、灰砖甚至泥土的选择?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及重视材料形状对人生关系的影响。
2.现代性的融合,设计简约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纹样的使用较多的为简单大方的几何纹样?复杂繁琐的纹样很少使用。很多现代装饰要素的图案和纹样是从传统中抽象、简化而来的?同时也又不拘于传统的自由形态。
三、瓦当材质与工艺的研究
(1)瓦的材质分类
1.青瓦,主要是指没有上釉而且颜色为青灰色的瓦片。其的使用范围最广,在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在清代,青瓦也被成为“布瓦”。青瓦的原材料为泥土,其烧制过程为:其一,在泥土中加入清水,使其变成泥浆;其二,用工具将其捏成圆形的陶坯;其三,将圆形的陶坯分成两半,放入窑中,进行烧制即可。2.琉璃瓦又称缥瓦,是在制作陶瓦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通过在陶瓦的表面上色,呈现出红、黄、绿等多种颜色。其一般使用于宫殿等高贵建筑之中。3.石板瓦,其原材料为石片,建筑师们将其铺设于屋顶之上,充当瓦使用。石板瓦
多用于普通百姓的石板房建筑上。其铺设方式为:将平整的小石片均匀、有规律地铺设于屋顶之上,形成瓦面。
(2)瓦的造型分类
1 缅瓦,多见于傣族等少数民族中,是我国云南等地常见的瓦。其特色在于断面为一条直线,而且呈方状。
2 朝鲜族瓦,多见于朝鲜族的民宅中。其体积大,而且铺设的方式与我国传统建筑铺设的方式有所不同。朝鲜族瓦在铺设屋面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堆砌的形式在跄脊与正脊结合的地方,将瓦层叠起来,从而使得屋脊形成一个高耸的造型。
(3)瓦的铺设方式
1 鱼鳞瓦,顾名思义,该瓦片的形状为鱼鳞状,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味。合瓦一般与仰瓦共同使用,即每两排仰瓦便会在其的间隙中铺设一层合瓦,从而起到遮风挡雨的功效。一般情况下,由于建筑的等级不同,所采用瓦的形式也就不同,即普通百姓家的合瓦为板瓦,而王侯将相等身份尊贵的住宅其合瓦为筒瓦。
2 仰瓦,其实是工人们在铺瓦的过程中,将呈“凹状”的瓦朝上铺设,而这种瓦则称作仰瓦。
3 合瓦,其与仰瓦刚好相反,即工人们在铺瓦的过程中铺设,将“凹状”的瓦朝下合瓦一般与仰瓦共同使用,即每两排仰瓦便会在其的间隙中铺设一层合瓦,从而起到遮风挡雨的功效。一般情况下,由于建筑的等级不同,所采用瓦的形式也就不同,即普通百姓家的合瓦为板瓦,而王侯将相等身份尊贵的住宅其合瓦为筒瓦。
4 仰合瓦,其是仰瓦与合瓦的结合。更为具体地说,仰合瓦其实是板瓦与筒瓦或者板瓦之间的交叉铺设,从而使得屋面为“咬合”状。工人们在铺设屋面的过程中,根据需求,将仰瓦依次朝上排布在椽子之上,然后再在每一排的仰瓦之间朝下铺设合瓦。
室内设计的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室内空间的分配、造型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光线的处理、材质的选择等方面。
四、结语
瓦当是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非常有特色的元素,其形状,图案和内涵都表达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瓦当的历史悠久,非常实用和优美。我们需要关注它的研究和历史,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瓦当的中国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我们不应该“简单”或“不负责任地”掩埋或使用它,因为我们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我们必须唤起人们和设计师时代的认同感,坚持地域性,适用性和美学原则,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利用它们。另外,从装饰的角度来看,瓷砖不仅适合建筑使用,其体积,图案和内涵还可以用作房间的日常装饰和装饰品。我相信,通过设计师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瓦当艺术必将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洁.中国砖雕.第一版[J].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7—11.
[2]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四——砖雕石刻(第一版)[J].台北市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2012:23—29.
[3]朱文丽.瓦当之美——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语言”[J].砖瓦,2012(11):142—144.
[4]王小斌,周桂琳.传统聚落营造的装饰艺术研究(第一版)[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71.
[5]王铁.湖南民居印象(第一版)[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66—170.
项目编号:TB2020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