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刘心洁
[导读] 本文利用抚州市1960-2018年雷暴天气统计资料和农业观测资料,首先对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雷暴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防雷建议,防雷减灾服务提供参考。
        刘心洁
        (抚州市东乡区气象局  331800)
        摘要:本文利用抚州市1960-2018年雷暴天气统计资料和农业观测资料,首先对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雷暴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防雷建议,防雷减灾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农业生产;影响
引言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我国雷暴南方地区多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雷暴天气常常会对建筑物、人体、电子设备等产生特别大的危害。抚州地处江西省东部,和福建省三明市相邻,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6°29′~28°30′、东经115°35′~117°18′之间。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属南方湿润多雨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受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抚州市多雷暴天气,经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防雷建议。
1抚州市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1.1抚州市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抚州市各测站近59年来雷暴日数进行分析了解到(图1)),抚州市东部雷暴日数要比西部地区多,南部地区要比北部地区多;东部地区高值中心处于黎川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9.3d;西部地区低值中心处于崇仁县,年平均雷暴日数是51.8d;南部地区高值中心处于广昌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7d;北部地区低值中心处于东乡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6.2d。抚州市东部、南部地区雷电活动频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处武夷山西麓、南部地区属于丘陵山地,迎风坡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夏季午后极易出现热对流,进而产生雷电活动。

        图1 抚州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空间分布(单位:d)
1.2抚州市雷暴天气时间分布特征
1.2.1雷暴年变化特征
        通过抚州市1960--2018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可知,近59年抚州市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46d/10a,也就是说平均每10年抚州市雷暴日数减少大约4.46d。
抚州市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波动起伏较大,雷暴天气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区域性雷暴日数为99 d,雷暴天气出现最少的年份是2003年,只有43 d。通过5 a滑动平均线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中期至21世纪初雷暴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至2010年代中期雷暴日数主要呈增加趋势。

图2  抚州市1960--2018年雷暴日数年变化
1.2.2雷暴天气月、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抚州市逐月雷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图3),抚州市近59年来1-12月均可能会出现雷暴天气,其中雷暴日数大部分在出现在3-9月,尤其是8月出现最多,月累计雷暴日数为818d,月平均雷暴日数为13.9d;雷暴日数出现最少的月份为12月,该月累计雷暴日数仅12d,月平均雷暴日数仅0.2d。从季节分布特征来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23.9d、37.1d、7.0d、2.4d,分别占年雷暴日数的33.9%、52.7%、9.9%、3.5%;由此不难发现,抚州市雷暴天气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图3  抚州市1960--2018年雷暴日数逐月变化
1.2.3雷暴天气日变化特征
        本文选择抚州市南城站与广昌2测站的雷暴天气观测资料对频次雷暴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图4),南城站和广昌站逐小时雷暴频数变化趋势线几乎一致,雷暴出现频次均呈单峰型分布态势。13时至20时雷暴出现几率较高,占59.8%;19时至次日10时雷暴出现频数呈减少趋势,07时至08时雷暴出现频次最少,11时至16时雷暴频次不断增加,南城测站峰值发生于15时至16时;广昌峰值发生于16时至17时。17时至19时雷暴频数次逐渐减少,20时之后雷暴频次急剧减少。由此不难发现,抚州市雷暴天气大部分发生于午后至傍晚时分。

                图4   抚州市南城、广昌站雷暴出现频次逐小时变化趋势
2抚州市雷暴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抚州市是农业生产大市,水稻、花生、油菜、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均可以种植,而这些作物主要生长期为3-10月。由上述分析可知,抚州市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46.2-62.7d,抚州年平均雷暴日数均大于40d,这说明抚州市为高雷区。抚州市雷暴天气大部分集中于3~9月,春、夏季多,秋、冬季较少。而3~9月也是抚州市春播、夏种、秋收等农业生产活动最繁忙的时间段,农业生产期间遭遇雷雨的概率较高[1]。而从日变化来看,雷暴天气大部分发生于午后至傍晚时分,该时间段也是农户外出劳作的主要时间段。农民在户外劳动极易受到雷电袭击,从而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3防雷减灾措施
        结合抚州市雷暴活动的规律以及保障农业持续、安全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抚州市国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加强农村地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提升农村地区防雷减灾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3.1加强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
        抚州市气象部门应积极对当地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发生规律、雷击落区分析、危害等级、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农村防雷实际需求强化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不断提升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准确度[2]。此外,还应该及时通过乡村预警大喇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视等途径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号,确保村民均能够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好农事生产活动,尽可能避免雷击伤亡事件的出现。
3.2加强农村地区防雷科普宣传
        为了尽可能降低农村地区雷击伤亡事件出现几率,保障农业安全生产。首先应增强农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要抓住农村教师、基层党员干部以及气象信息员等关键人群,优先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及能力,并通过这些人员来带动、影响以及辐射到各个村落的广大农民、学生等人群,以达到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村民防雷减灾意识的效果;与此同时,气象部门应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防雷科普宣传材料,采用农村群众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普及与宣传,科学引导村民增强防雷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雷避灾小技巧。
3.3户外农事活动时防雷注意事项
        在户外田间地头开展农事活动时若碰到雷雨天气,应注意科学避雷,最好停止户外劳作回到家中;若来不及,则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就近寻找有避雷装置的蔽护所进行避雨;要注意远离树木,电线杆等、高压电线等易遭雷击区域,并且将手机关闭,摘下金属饰品,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构)筑物。在雷雨季节外出劳作,最好能够穿胶鞋,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雷雨来时若可以能披上不透水的雨衣,则雷电防护效果更佳。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构)筑物,因为这些低矮的建筑物无防雷装置且处于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比较高的突出物,极易成为尖端放电的对象,还有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不要停留。此外,雷暴天气出现期间,不要骑在牲畜上行走,也不要骑自行车、开摩托车迅速奔跑。也不要在旷野中打有金属杆的雨伞或把锄头、铁锹等金属农具扛在肩上;也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水田里或小船上,这主要是因为水的导电率较高,较地面别的物体更易引雷,假如农民正在水田里劳作亦或者在吃糖、水库中作劳作应尽快先离开这些地方,选择地势较低的、干燥地方防雷避雨。若野外无法找到适宜的避雷场所,则需要尽量降低重心以及减少人体、地面的接触面积,尤其是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时,需要及时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并且将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叶明 ,李杏 ,吴芳华.雷州半岛雷电活动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御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2):11806-11807, 11820
[2]张博超,王鹏, 何洋等. 我国农村产生雷电灾害的原因及防雷减灾策略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5):221-222.


作者简介:刘心洁(1996-)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员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