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完善环评工作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严文菲
[导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
        严文菲
        广东中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目前,环保日渐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所以,各类大型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评与环境因素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建设项目为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降低,进而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的兼容水平,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最终能够切实实现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三赢的局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引言
        环评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内容进行分块评价和总结,又称环境评价,更注重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具体内容。在新的两个时期,环境改造项目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而这种项目建设也具有推广工作的市场价值。本文主要对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做探讨。
        1环境监测工作概述
        在项目建设前的具体环境中,必须经过多个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才能基本确定项目的环境正统性,从而顺利步入后续建设和项目建设的连续性,这表明环境影响小,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小直接评估和具体的环境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于某一个特定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具体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多种污染物数据的采集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分析统计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调查方式而言,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使得数据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2环境评价意义
        环境评价意义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如何评估环境中的巨大影响包括多个过程和具体步骤。要进一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为确保人居环境工程建设能够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关键指标,在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建立了对人居环境影响最大的几乎体系,因此,工业领域的环境评价方法也得到了更新。这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手段只注重回报期的利润,往往要选择再促进的建设手段。在这种现状下,当对环境的损害置之不理,追求更高的利益时,当事人愿意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可能会牺牲环境的恶劣。这种规划建设理念的后果是破坏环境,同时也是严重的尖锐对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并公布后,从根本上消除了最传统的“先破坏后完全修复”的观念,可以看出,对恶劣环境的巨大影响的直接评估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在环境中所带来的环境的影响,并密切关注与小环境和环境相关的依赖性和法律约束。在环境项目建设中,其他有关人员必须增强对环境评估行为的认识,有序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整合资源,并带来整体经济前所未有的规模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协调统一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的两个重大工程才选择环境。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探讨
        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奠定了数据分析的整体基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对于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环境污染程度的角度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中,就需要环境监测单位对于拟评价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等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全面的监测数据报告,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建设项目完成之后对于此区域内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
        4完善环评工作的策略
        4.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的关注
        完善环评工作的策略之一是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的关注。在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环境保护敏感点是整个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会对环保措施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的就是对水域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噪声环境的评价,如果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不达标的话,则需要制定方案对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对于环境敏感点来说,其指的就是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学校、医院以及相关的人群集中点,如果环境敏感点受到的影响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重新选址或者是对敏感点进行搬迁处理。
        4.2评价指标的细化
        完善环评工作的策略之二是评价指标的细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细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前提,需要从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合理规划,协调能源规划、工业规划和自然资源开发规划的关系,保障评价的综合性,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系统化分析模式与机制的构建,需要从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入手,明确规划和决策层规划内容,增强工作处理实效性。综合评定规划引起的相关活动情况,这也是规划分析阶段的关键工作。评价指标的细化,应该始终以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核心,划分技术流程和工作流程。在综合评定中不能以单一要素为指标,关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生态保护红线。
        4.3协调多方主体
        完善环评工作的策略之三是协调多方主体。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涉及多个主题,参与环评时,要协调和统一多个课题的社会利益。通常情况下,在环境影响评价期间,很难完全避免一些利己的诉讼纠纷。要解决当前的经济纠纷,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对不良环境进行治理,就有前提进行妥善协调和协调。在长期规划、国土部门批准、项目立项、个人贷款申请、参与重大环境评估等其他项目的第一步,国家政府应予以协调,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干预经济利益,以免破坏环境。新规划中的不良环境项目的开发将对人居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大影响,只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才能最终确定。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符合绿色环保指标值的项目建设方法。然后,它将有助于减少项目对小环境造成的破坏,并需要保护周围的居住环境。但是,到目前为止,小型环境工程项目设计方法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完善,需要多年的优化和完善。在针对未来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估的特定实践中,相关人员可以长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为生活环境工程项目的质量改进服务。
        4.4数据分析
        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对拟建设区域的环境本底值进行监测,并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判断拟建设区域的环境要素的可行性,并评估建设项目生产后对该区域的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拟建地区域的环境是否可以承载污染物。
        4.5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
        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关系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环境监测人员需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的联系。在环评报告审核过程中,要认真核查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邀请环境监测专家参与评审,完善各项监测数据的监督管理。此外,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方面,相关部门要确保现场评审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对认证单位进行监督和定期评审,提高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5 结语
        总之,环评工作的实施,能够为当前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促进评价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和累积性等原则,增强实际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技术体系、拓展评价目标、筛选评价对象、细化评价指标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真正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贾卫,李蕊,陈春飞,等.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广州,2018(23):125-126.
        [2]薛清华.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2):62-64.
        [3]周文亮,邓宇波,冯蓬.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8(9):107.
        [4]江雅丽,程言君,岳冰.浅谈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3016-3019.
        [5]刘衍.地表水监测指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33):217-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