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土建工程基坑监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吴昭 杨成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日渐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大,在深度、面积上不断有新的增长,伴随着基坑体积的增大,其周边环境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对基坑进行监测,将基坑施工的安全状况摆在首要位置。
        武汉华中智能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日渐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大,在深度、面积上不断有新的增长,伴随着基坑体积的增大,其周边环境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对基坑进行监测,将基坑施工的安全状况摆在首要位置。
        关键词:房建工程;基坑监测;问题分析;措施研究
        1目前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坑工程土样采集不规范
        在进行整体的基坑工程设计和规划之前,要对地基中的土壤质量、地质环境、地质结构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对土层进行测量,选择最为合适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为后期的实际基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其次,根据实际的基坑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在建设施工范围内进行土壤取样。在采样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施工效率,往往没有对基坑工程土样采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定。同时,受土地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取得土样样本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并且代表性较差,使得后期的实际设计图纸不能充分满足基坑工程施工需要,增加出现基坑变形问题发生的概率。
        1.2基坑开挖过程不合理
        在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开挖过程不合理、基地标高高度控制不严格的情况。这主要受基坑工程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差异的影响。同时,如果在机械开挖过后,对于边坡表面的平整度未进行有效处理,会使得其开挖质量较差,增大后期基坑变形情况。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人工开挖和修理,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开挖深度不符合施工标准,不利于后续相关施工工序的正常开展。
        1.3施工队伍挖掘时和边坡支护不匹配
        针对不同的基坑工程施工管理目的,其具有不同的施工技术。针对整体施工技术含量较低的基坑工程,其相匹配的挡土支护技术也较为简便。而针对技术含量高、施工标准严格的基坑工程,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队伍,对于不同的边坡支护技术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房建工程基坑监测技术分析
        由于基坑需要挖掘面积非常大的土地,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增加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在施工作业时,应该采取目前最为先进的支护方案,利用性能较强的施工设备来保证施工效果,以达到各项标准。在对基坑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现场因素影响做出全面衡量,例如作业环境、工人数量以及设备精准度等。
        2.1前期勘测
        前期勘测阶段是基坑施工的重要步骤。在正式开始作业前,施工单位应该委派技能素养较高的勘测工作人员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调研,确定出其工程地质状况、地下水位状况以及当地气温状况等,并开展综合分析,为后续的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另外,作业单位还应该制订出作业的方案,例如详细的挖掘面积、向下挖掘深度或者施工实施安装位置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务必要确定好基坑的具体深度,针对于后期支护方案的实施有着关键的意义。
        2.2支护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项目的结构变换,基坑支护的作业技术也出现了比较多的方式。现阶段,基坑支护作业技术主要有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逆作拱墙支护、原状土放坡支护等,施工单位可以依据勘测到的施工地点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选取出最为适合的支护施工技术。以目前最常使用的排桩支护为例,其施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支护桩应该采用孔形式管桩,桩径通常为90毫米。底部间距1.5米。其二,支护桩顶部应该制作混凝土冠梁,通常尺寸为0.7米*0.9米。其三,对制桩顶部标准高度、底部标准高度、桩径等参数实行严格把控,同时保证沉渣小于80毫米。其四,钢筋笼应该焊接稳固,保护层与钢筋笼厚度大于80毫米,并且保证每组有五处垫块。其五,对桩身应力程度做出检测。
        另外,支护施工技术还包含了围檩、栈桥等井点降水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将模板组装成平面状态、并将提升架与其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支护的效果与支撑结构的刚度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例如,围檩就是通过梁的形式将基坑支护组成为一个整体,刚度提升之后,受力点将会更加平均,从而提升支护效果。


        2.3锚杆施工技术
        锚杆技术的作用是为了给基坑的挖掘提供出充足的区域,让各类机械设备都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国内的锚杆技术起源于北方,通常运用在火车站、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建筑的基坑施工中。目前,通过研究人员的持续努力,锚杆技术的施工方式已经变得更为合理,这对施工作业中的安全也有了较大帮助。在进行锚杆施工技术运用时,务必要严格遵循作业流程,严禁空顶作业,要确保锚杆的半径、排距、深度等都符合相应标准。
        3提高基坑监测效果的措施
        3.1基坑控制水平位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是极坐标法。在水平位移过程中,根据2次观测精度的要求,采用“固定测站、固定目标”的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的观测。在每1项的基准点上使用莱卡TM50全站仪,按规范要求的方式依照基准点进行检测。若角度变化在很小的范围内,可以经过基本的测定得出测回互差很小,这样可以保证工作基点的稳定。如果角度变化较大,则应该运用全站仪去调节一些基本的程序,使用基点的划分,计算工作基点内的形式坐标,并在综合运算中分别取2次值,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确定值。在基础点的排位采集上,运用极坐标法的方式去进行数据的监控。在整体运行方面,首次的采集要进行4次数据分析,然后进行2次的独立数据运作,最终的要求是水平监测的过程中确保误差值控制在3.0mm之内。
        3.2基坑控制竖向位移
        在基坑的竖向位移监测过程中,利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在统筹配套的设施中运行闭合线路的方式去进行往返基准点之间的强度位移观测。在实验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每1次系统的观测都必须按照集合的图形方式进行,在基准的线路运行过程中,利用基准沉降的方式进行观测。在整体操作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指定的规范及既定的模式进行理论化的操作。机械工具操作人员依照精度控制的要求,对一级水准观测方式进行精度的把控;同时,按照二级水准的基本方式,在精度的指导下对沉降点进行统筹观测,基本上可构成几何水准图形。在整体操作阶段,对观测过程进行平均取样,一般的平均值作为基准的起始数据,在参考精度的指导下对整个观测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要求。
        3.3基坑周边地质的控制
        在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的埋设位置。周边环境地质检测中采用的是1种暗标。对于周边建筑物的控制,运用永久性沉降观测方式对三大暗标进行统筹计划观测。充分运用工艺与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在观测基准保护点不受机关控制的基础上,为了不受充分碾压的性质,在地表沉降的观测点中采用人工开挖或者钻孔的方式进行基础埋设。整体性质的观测精度方式控制和基坑边坡的竖向位移监测相同。
        3.4监测结果的分析
        在项目的整体运行中,结合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理论化的监测。对于规模不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进行联合回控把握。从整体基坑开挖到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周边地质勘测等情况进行监测。对于基坑的基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对结果的分析中,重点需要把控水平位移地监测分析、竖向位移的监测分析、周边环境地质检测性分析、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分析、锚杆内力的检测性分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条件下的基坑开挖难度很大,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有效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深基坑变形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仙后.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福建建材,2014,000(006):72-74.
        [2] 李本贵.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4,000(018):P.196-196,195.
        [3] 任建祥.基于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管理问题分析与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000(025):381-381.
        [4] 宋海艳,宋秀青.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02):6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