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斌 刘文宝 徐风玉
德州市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 251500
摘 要:从资源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储量较大。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协调水资源与粮食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农业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展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可以构建复合型的生态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文章立足我国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的实际情况,从生态角度入手,探索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生态灌区;节水型;水利工程;灌区建设
1 节水型生态灌区的概念与特点
与传统的灌区相比,节水型生态灌区具有诸多特点,特别是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极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节水型生态灌区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是一种粮食生产方面的有机循环整体。在节水型生态灌区中,通过利用现代科技与农业技术,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同时也能降低能耗,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相关指标。在实践操作中,节水型生态灌区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较强独立的性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供给与循环,进而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从生产力发展特点来看,节水型生态灌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可以将自然、人文、生态、社会等多种因素囊括其中,提升综合生产效率,实现科学、环保发展目标,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2 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路径
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既是一种生态性工程,也是一种科学发展理念,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建设路径。建设环境友好型灌区工程,需要强化相关技术分析与引导,结合多种生态技术,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的水资源利用与循环系统。在工程设计与搭配上,要实现地面工程与地下工程的有机结合,实现农田多余水分的高效利用,同时也要满足农业灌溉的多种需求。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中,既要合理妥善安排节水工程,同时也要对农作物等进行综合性改造,进行合理的搭配与优化,实现生态化建设与管理目标。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中,既要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也要注重成本控制与实际管理与运作的稳定性。节水型生态灌区的节水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性工程,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灌溉技术与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可以将现代科技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升管理水平。
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构建现代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节水型生态灌区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反馈信息,获得最新的灌区信息与资料,提升管理的精准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生态灌区的生产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提升管理和规划的科学性,真正让水资源发挥价值,提升灌区综合管理与生产水平。
3 节水型生态灌区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节水型生态灌区作为一种新型产物,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来看,针对节水型生态灌
区的专门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从节水型生态灌区本身来看,具有较强的复合性,传统的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评价需求。在对节水型生态灌区进行科学评价时,需
要构建立体性、科学性、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在构建节水型生态灌区的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纳入灌区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多种要素,通过多个指标的有效配比,提升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面的评价,提升综合管理效能,为节水型生态灌区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的依据。在节水型生态灌区评价方法选择上,要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体系性,运用多层次的评价方法,通过实践考评与数据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节水型生态灌区评价的科学性,提升总体评价精度,为节水型生态灌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4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提档升级。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中,很多节水型生态灌区没有形成内部的循环系统,在生态资源的配置方面仍存在问题,特别是水资源配置还存不合理性。很多灌区虽然已经构建起自身的生态系统,但是由于没有构建起相应的配套管理体系,在生态环境营造方面还有待提升。此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理念上的改变,在建设实践中,很多从业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在思想认知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也很难认识到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的重要价值。在配套服务方面,经常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农业生产服务与跟进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服务体系,也制约了节水型生态灌区总体生产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我国对于节水型生态灌区相应的鼓励与管理政策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导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很多节水设计都没有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很多工程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制约了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4.2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展望
正如前文论述的那些,我国水资源和粮食资源人均总量少,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建设方式,融入科学、环保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水平,满足我国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需求。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坚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实现资源的有偿化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在发展实践中,要构建立体化、科学化的建设体系,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通过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的科技性,进而提升节水型生态灌区的生产效率。在实践中,要达到高效、环保的建设目标,要努力建设智慧型生态灌区,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进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作用,加大对于节水型生态灌区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水平,将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格局中,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粮食供给和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传统的灌溉系统和方式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探寻有效的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模式,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实践中,要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节水型水资源生态灌区,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生态化、环保化、可持续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彭世彰,纪仁婧,杨士红等.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