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黄智仕
[导读] 当前时期,针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要明确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和素质教育渗透的趋势及重要性作用,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过程中,应当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展开积极有效培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展开了具体化阐述。

福建省南平建瓯市东游镇中学   黄智仕

摘要:当前时期,针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要明确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和素质教育渗透的趋势及重要性作用,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过程中,应当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展开积极有效培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展开了具体化阐述。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
        新时期,针对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应当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目标来设定教学规划,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展开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性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方式,并阐述了根植于教材立足于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初中传统文化教育有所启发。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方式
        (一)合理借助教辅条件,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时期,在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做好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有效运用,为整体的课堂教学创造出全新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确保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合教育,并以此来为学生构建起更加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整体的认知有一定的阻碍,而借助游戏和动画和视频等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效果,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样化的音频、视频等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文学角的设置,能够帮助实现文学作品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同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新时期,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结合相应的课堂教育的开展,同时要积极借助日益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展开。借助课外宣传文化活动的方式,做好对于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结合不同的文本阅读和摘抄文章的方式,来做好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强化提升,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参观部分的文史博物馆。以此来帮助学生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通过对于相关的历史古迹的参观能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文化见解,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此来更好的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深度研究教材内容,突出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对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一定的编排,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有效的传统文化的宣传,这就需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研究,以此来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传达到学生手中,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有效的研究分析,帮助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针对课堂引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通过长期的习惯引导和文化积累,让学生通过课下阅读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够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深入研究分析教学资料,创新教案及教学规划
        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应当要明确教学资料的重要性作用。教师应当要做好对于课程资源的整体性的开发和利用,确保整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对于学生传统文化内容的宣贯引导,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应用效果。在整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来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课程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将课堂利用起来,做好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二、根植于教材立足于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传统文化知识的宣贯引导,应当要注重做好对于课堂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文化积累来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此来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特点的认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更多地融合在经典作品中,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做好对于不同经典名著和优秀文章中的重点的字词句的深入剖析,并以此来感悟到其中遣词造句的妙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针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节选部分,其中涉及到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建筑特色文化以及传统的封建等级礼仪文化和多彩多样的服饰文化等等,同时,针对庄子《逍遥游》中所表达的不同的境界和苏轼的《赤壁赋》中的苏轼的乐观洒脱,诗经《氓》能感受到古代女子的决心和决绝;读《荆轲刺秦王》能够理解荆轲的“义”;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对中国传统的精神追求以及精神价值判断的深入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古人的优秀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结语:总体来说,针对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核心素养,做好对于学生的多样化培养教育,尤其要结合传统文化,做好对于学生的宣贯引导,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所以需要合理借助教辅条件,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深度研究教材内容,突出传统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分析教学资料,创新教案及教学规划,同时要根植于教材立足于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语文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B1904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岚.“大语文”理念下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142-143.
[2]郭宏雪,高春燕.新课标视域下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经济师,2019(05):191-192.
[3]徐海.浅谈语文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职业,2019(06):27-28.
[4]刘春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