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高段学生几何识图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陈建伟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提供给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厦门市集美区教育评估研究中心  陈建伟  361022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提供给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几何识图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受传统的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并为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的物体去揣测几何图形,以致于降低了自身的几何识图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分析小学高段学生几何识图能力培养路径,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几何识图能力
        一、走进生活,提升读图能力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它来源于生活,并具备着抽象化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与图形能力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考察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形结合教学,特别是在学生看图计算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看图,通过不断的摸索以及分析,感受几何图形知识是来源于现实问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过程中,可先出示一张房梁的照片,指出房梁结构上的三角形;再出示校园的伸缩门照片,让学生观察两个例子的不同,将伸缩门看成一个整体,你能想到这是什么图形?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想象力爆发的时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平行四边形,于是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回答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那个更具有稳定性,考察学生的同时,以便于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个重新的认知,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全方位的让学生对两种图形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规律变化,进而有一个图形推导出另一个图形的性质,从而掌握构成基本图形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推导出该物体的图形结构。例如,在长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如黑板、讲台等等,初步认识长方形的形状结构,在出示与长方形相似的几个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及比较,进而掌握构成长方形的基本要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图像转化,提升析图能力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仍存在通过直观的物体进行认知,这也是小学生的通病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图像转化,进而提升个人的分析图形的能力。


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几何图形能力之前,可引导学生对于现有的直观物体进行分析,进而掌握该图形的具体特征,在进行画图与原物体进行比较,这样从部分图形到整体图形的转化,也为学生增添了几分兴趣,从而在现有的图形基础上,经过平移旋转等推导出全新的图形,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求得的;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拆解组装成长方体,进而求出来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画图转化思想,分析图形的已知条件,数学问题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都是隐藏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将这些隐藏问题找出来,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办法放在几何图形中,是需要学生对现有的抽象图形进行切割转化,从而转变为直观的图形。如图你能推算出阴影的面积么?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直观的物体,因此,对于这种图形显然是有些不适应,教师可从这两个方法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求解,其一运用想象的方法,将整个图形看成两个正方形的重合,因此只需要求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在求出小正方形的面积,将二者做差,进而就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其次,运用移补的方法,将已知的两个正方形进行移动,移动的方向要上下,进而整合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这样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一下子就能求解出来,但是这样的做法,需要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想象法想不较的话,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交流合作,打破识图定式
        受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没有较强的感知意识,教师也不知道从那个方面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通过开展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几何识图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有关圆柱体知识时,教师可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除了运用长方形进行旋转得到圆柱体,还可以运用什么方式呢?”引发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操作后,最后将长方形的纸张卷起来,最后得到了规格一定的圆柱体。这时教师在结合学生卷起来的圆柱体,对学生进行略有挑战性的提问“你们圈起来的圆柱体侧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么?”有效的引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在小组中便会各抒己见,所说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该侧面就是长方形;有的学生则说该侧面是长方形的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打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不断的进行碰撞,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该抽象的几何问题,在学生的探讨下,慢慢的变成直观,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回了自信,使整个学习的课堂变成了动态的整体。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识图能力,还应从自身入手,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打造特色的教学方式,以便于从感官上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7):36-37.
[2]王淑华.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5(27):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