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解辉
[导读]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情感,而后天的教育和生活影响对人的情感发展非常关键。

青海昆仑中学    解 辉

摘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情感,而后天的教育和生活影响对人的情感发展非常关键。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与学生更密切相关的责任意识、生命意识的感恩教育内容,激发他们心中的真挚情感,促进他们优秀品质、人格的形成,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实践探索入手,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感恩教育 德育工作 实践探索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不仅是维系华夏子女安定团结的情感纽带,又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道德情感与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中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各种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真实程度高低不一,强烈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致使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情感养成的重要环节,对青少年内心情感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考试分数逐渐成为引领学生努力的指挥棒。迫于考试压力,部分学校逐渐忽略了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感恩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情感关怀,致使部分学生产生道德冷漠、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等问题。因此,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感恩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势在必行。
        二、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德育工作是旨在培养和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养与素质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作为提升受教育者道德水准的重要环节,在德育工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教育欠佳以及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导致其思想道德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缺乏较好的道德约束标准,自身行为常常给他人的生活造成干扰,严重者甚至违法犯罪等等。究其缘由,感恩教育缺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感恩教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
        情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情感状况会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感恩作为情感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学业紧张期与身心发展期并行发展的特殊时期,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会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中学生在面临着繁重学业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多重压力,这些都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在面对父母的期待与要求时,往往表现出不解甚至怨恨,倘若其能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父母的苦心与期盼,则会为自己带来持续奋斗的动力。同时,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倘若此时忽视了感恩教育,那么所培养出来的人就有可能是冷漠无情的学习机器。由此可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感恩情感,能够健全学生人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良性发展。
        (三) 感恩教育是德育新课改的要求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学会理解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自觉加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9年9月),明确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中小学思政课,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兴起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深入, 基础教育教学由原来的单纯重视学生成绩逐步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相比于以往的应试教育而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品格。 与此相适应,中学德育工作也有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感恩教育逐渐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不仅能够教会其学会知恩、感恩和报恩,提升与他人交往的和谐程度,还能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增添新的活力。
        三、“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一)通过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
         1.以思政课为应用主渠道
         思政课程是德育工作的关键途径。学校要将其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以感恩意识为指导,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要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 、如何感恩。
         2.设置专职心理教师
        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心理疏导中,与家长和班主任形成协同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治疗,提高感恩教育的应用效果。
        (二)家校配合,深化感恩教育
         1.学校德育处(学生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感恩教育的落实和实施进行研究,学校相关领导也要给予感恩教育以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
        2.积极与家长的配合,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校要注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通过电话沟通、家访 、家长会以及其他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家庭开展合作和沟通,提高感恩教育的质量。
        (三)学校和班级组织各种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1.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以感恩为主题,开展各种类型的班会。
        2.开展“给家人一封信”的主题活动
        德育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给家人一封信” 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恩思维及感恩意识。
        3.学校要组织集体感恩活动
        充分利用主题教育、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感恩影片、宣传橱窗以及黑板报等形式开展集体感恩活动,对学生开展集体教育,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一切资源,在校园形成浓厚感恩氛围 。
        (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
        在德育工作中中,各学科教师也要充分挖掘知识和生活中的感恩实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2.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感恩意识。
        3.家长要起到引导和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家庭环境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五)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感恩。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在课堂上还重在实践。要经常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奉献爱心,体会感恩。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中学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感恩教育,优化中学德育教育环境,有效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增进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和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祖国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