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练笔之道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黄惠萍
[导读] 小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它是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桥梁,是大阅读的延伸,是大写作的前奏。

江苏省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黄惠萍   214400

        小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它是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桥梁,是大阅读的延伸,是大写作的前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将这样的要求说得更清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统编版教材课后小练笔基本指向语言形式训练,习作技能的习得,要求更加明确,更易于读写结合、学练一体。
        小练笔中的“练”,既是阅读语言的内化,写法的模仿和创造;也是阅读中激活生活的记忆,抒发内心的情感;还是借“练”叩问文本,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再次提炼文本的主题。那么,统编版教材高年级中的小练笔,如何“练”才更优质呢?
        一、启迪写作思路,言之有物
        小练笔要高效,一定要使文本世界和儿童世界相互贯通。要将目标指向文本语言形式、写作方法的揣摩运用上。学生通过反复读来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发现写作方法,及时打开写作思路,小练笔时就“言之有物”了。
        如统编版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领悟到:这样写既让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每个战士加以认知,使英雄的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相互映衬,能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战士的英勇顽强,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学生既然已经感受到“点面结合”的妙处,自然要学着加以运用。那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我们在描写哪些场景的时候,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呢?学生思路由此打开:拔河比赛、篮球赛、音乐考级的现场、轮滑比赛等。不规定写作内容,只提示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学生轻松小练笔,兴致盎然!借助课堂所学内容,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言之有物!
        二、明晰写作支架,言之有序
        我们知道,小练笔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存储、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双向的交互过程,是新旧知识顺应与同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明晰写作支架,有利于勾连旧经验,接纳新经验,还能链接新旧两种经验,重组为新知。
        支架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如统编版教材六上《少年闰土》一课,第1自然段作者鲁迅描述了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鲜明的色彩、辽阔的背景、敏捷的动作、富有特色的装扮,凝聚成了一幅画面,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的形象永远珍藏在作者心中,这段文字非常有感染力。为什么如此有感染力?学生提炼了描写回忆性照片的四个支架:**的色彩、**的背景、**的动作、**的装扮。“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请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教者顺势而导。


有了4个支架的帮助,学生轻松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构成了回忆性文章的一个精彩的开篇!
        课堂上,学生是小练笔主体,支架为其提供支撑、框架、借力点,帮助其将复杂的构思过程具体化,给其看得见的策略,让学生言之有序。小练笔中支架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向上攀爬、上升的支点。“构建适切的支架”是统编版教材小练笔的另一个有效方式之一。
        三、激活情感体验,言之有情
        (一)从文字中体会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小练笔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文本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有对祖国人民的忠诚、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亲朋好友的关切、有对小动物的怜悯爱护等,真情动人,文字亦有温度。
       体会文中的情,写出自己内心的情,这让学生感受到小练笔的美妙。比如统编版六上《草原》一课,学生学习了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即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所见与所感水乳交融,表达了作者内心奇妙丰富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巧妙地练习这一写法呢?请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别人惜别的场景,由生活场景勾起学生的惜别之情,然后写出脉脉含情的景和依依惜别的情!此刻学生文思如泉,他们在小练笔中感受写作的乐趣,再次体会“融情于景”的妙处!
        (二)在留白中想象
        在中国画中有许多留白,这样的留白让画面大气雅致,如若填满,画面的效果则完全不同。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留白,那是作者恰当的详略处理。这样的留白给了学生驰骋想像的空间。想像是人生命中固有的,是生命的潜能和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者要为学生创造滋生想像的土壤,营造激发想像的语境,填补空白,再现场面,学生入情入境。如统编版六上《穷人》一课第9自然段,教者引导学生从五处省略号、四处问号、三处感叹号补白女主人桑娜的想法,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害怕、纠结、紧张、担忧,作者就是运用这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让读者不住地“补白”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然后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同进同退!因此及时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能强化学习效果。
        当学到课文的第19-20自然段时,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凭借想像,填补空白,再现了桑娜矛盾、痛苦、紧张的那一幕。填补空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对人物精神的领悟。此时的小练笔,绝非一般意义的语言训练。学生想像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最深处,他们与文本融为一体,情感喷薄而出。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之增长。”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练笔的过程。课前深入地钻研教材,课上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言之有物;构建写作支架,让学生言之有序;激活情感体验,让学生言之有情。最后,还要加强反馈与修改。如此这般,学生在写作之路上会越走越轻松!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小练笔”大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42-42.
[2]颜晓璐.在练笔中演绎精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J].东西南北:教育,201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