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陈海凤
[导读] 创建文明的校园,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的关键,也是培育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关键。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实验小学 陈海凤

摘要:创建文明的校园,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的关键,也是培育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关键。因为只有长期受到良好、文明环境的熏陶,学生才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但如何构建文明的校园,成为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围绕“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找到构建文明校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公共文明行为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文明校园;公共文明行为;培养价值;培育策略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因为学生在校期间,与班主任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并且班主任也是最为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的主体,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和认识世界观的主体。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了解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和教学指导方案,并且致力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一、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相结合的价值
        可以说,创建文明校园是培养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基础,也是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关键。在文明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会受到良好的熏陶,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行为优良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之间的关系,并且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强化师德建设、校园良好学风建设等。现代化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充满了利益诱惑的社会,通过创建文明的校园,给予学生良好的文化、文明熏陶,对于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也非常有利。在一个文明、安静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学生会逐步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知识、有教养、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的人。如此就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利。
        二、文明校园创建基本原则
        在构建文明校园,培育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过程,小学班主任教师需要把握几点基本要求。一是,需要坚持价值引领要求,即:在创建文明校园的整个过程,有效渗透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二是,师生广泛参与原则,即: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日常行为规范、文明校园建设活动中,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文明校园建设队伍中,形成师生共创美好校园的模式;三是,规范化原则,即: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并且保障工作效率,而不是盲目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文明校园建设目标势必会逐步实现,而学生的整体育人环境也将得到改进,而这对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形成非常有利。
        三、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相结合的策略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和教学管理经验,谈一谈创建文明校园,培育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措施。
       (一)经常组织开展建设校园文明的主题演讲比赛
        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应该经常联合学校其他班主任教师或者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以“建设校园文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相比于传统说教方式,主题演讲比赛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筹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踊跃报名。而学生在撰写演讲稿以及上台演讲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校园文明建设意义以及文明行为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影响。此外,为了将文明校园建设目标与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日常言行谈一谈对创建文明校园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身的日常言行,并且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明行为的感悟。
        (二)积极拓展文明校园创建渠道,落实以生为本原则
         除了教师之外,学生也是文明校园建设的主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群体参与到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中,一方面,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构建以生为本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明建设活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广泛搜集学生群体的意见,并且围绕“校园文明建设与公共文明行为的关系”问题,与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创建文明校园,形成公共文明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从思想层面理解和感悟其中隐藏的道理。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下,师生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如此对于强化文明校园建设效果、培育学生的公共文明行为非常有利。
        (三)引导家长广泛参与,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是增强学生公共文明行为培育校园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举止。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增强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了“爱护校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主题班会活动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与家长共同种植鲜花或其他植物”的任务,让家长广泛参与到学生日常文明言行的培育工作中。借助这种实践活动,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了教育合力,并且还能够让学生主动承担起爱护校园、爱护环境的职责,使得学生在日后不会做出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四)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增强公共文明行为培育效果
        校园内部的宣传资源通常都比较丰富,因而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增强对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培育效果,发挥出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张贴一些文明标语,或者在教室里的黑板报上,撰写与“文明社会、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相关的语言,并且绘制相应的板报,让学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和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公共文明行为的培育,并且通过对文明校园的建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爱军,高宁远,白建英,李晶.核心价值观之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初探[J].中国培训,2016(22):65+67.
[2]张振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2(09):68-69.
[3]孙学策.加强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J].学习与研究,1988(06):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