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师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孙肖霞
[导读] 学生基本情况

山东省临邑师范学校   孙肖霞

        一 学生基本情况
        小红(化名),女,18岁,中专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喜欢喜欢打游戏,无其他爱好。
        (一)家庭情况描述
        小红出生三个月就和妈妈分开,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有点口吃,有家暴史;妈妈脾气急,常年在北京打工,婆媳关系比较紧张,打工回家两人都会发生争吵;姐姐是一名护士(比她大六岁),比较直率、脾气急躁;弟弟在她7岁那年过世,且一直将弟弟的死因归结为自己没看好弟弟而导致其溺水去世。她认为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古怪”,自己性格较内向,和爸妈、姐姐关系一般,偶尔和奶奶谈谈心。
         (二)学生心理状况
        1.情绪问题
        学生情绪起伏较大,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哭,也会控制不住地笑。  
        2.人际交往
        该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和同学交流的比较少,也不太关心周围的事,第一次咨询是在小花(化名)的陪同下来的。宿舍关系一般,不喜欢和舍友玩闹;晚上和“男朋友”打电话,聊到很晚。不喜欢上集体活动的课程,如体育课、舞蹈课等,觉得人多的时候有种压迫感。
        3.睡眠障碍
        晚上睡眠质量比较差,感觉自己失眠有一年多,近期开始吃安眠药辅助入睡。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有轻微的轻生念头。
        4.恋爱情况
        谈过两次恋爱(均为网恋),均为打游戏结识的朋友。第一次恋爱一年,两人没见过面;第二次谈了两年,期间见过一次面,分分合合,于今年年初分手。分手过后,经常翻看他的QQ和快手等,情绪不受控,对男友有极强的依赖性。
        5.学习状况
        上学期学习有一些进步,本学期开始(分手后),该生上课经常发呆,胡思乱想,没有学习状态。想过辍学,但妈妈不允许。
        为更好了解学生的问题,建议她去省医院心理科就诊,医生诊断:失眠、焦虑抑郁状态、亲子关系问题、社交恐惧问题。目前正在服用药物治疗中。
        二 家庭教育对幼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父母的文化程度
        有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孩子卫生保健行为的发生发展,父母的学历越高,儿童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越高,孤独感和抑郁水平越低[2]。所以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对孩子的身心教育。
该生父母均为初中以下学历,文化程度不高,父母不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容易忽视对孩子的身心教育,从而使该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2. 家庭的经济情况
        家庭的经济情况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例如,父母的月收入越低,儿童的幸福感越低,孤独感和抑郁水平越高[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越多,学业成绩越低[4]。
该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挣钱供孩子读书,没有关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主要关注孩子的吃住,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并不多。因此,对该生而言,从小缺少成人的心理关照,也不相信周围人都是喜欢她的。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该生家庭比较特殊,虽父母均健在,但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因此父母对孩子是缺少陪伴的。父母重男轻女(有一姐姐,因她是女孩,父母又生的弟弟),因而对于她来讲,从小容易被家长忽略,缺少心理上的依托。
        4.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减少儿童的社交恐惧、焦虑水平以及青少年抑郁的发生[8]。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关,融洽的夫妻关系,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9]。
        该生父母脾气暴躁,经常发生争执。妈妈和奶奶也常因小事吵架,奶奶常会向她吐露妈妈的不好,夹在妈妈和奶奶之间,两边为难,无所适从。她长期处于这种关系的对峙夹缝之中,内心矛盾、冲突、不知所措。姐妹俩也经常争吵,但每次都“输给”姐姐。有次和姐姐吵架,姐姐顺口说出“当年死的为什么是弟弟而不是你呢”,这句话在她心里留下深深烙印,也更加深了她对弟弟的愧疚感和自卑感。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及所带来的家庭亲情,使该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链条就发生断裂,影响她以后社会化过程中的同伴关系、恋爱关系的等人际交往。正因如此,她从小学习成绩差、同伴关系紧张,现在出现焦虑抑郁以及社会恐惧的状态。
        5.家庭教养方式
        教育学和心理学一般将家教养方式分为的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权威型父母“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专制型父母“高标准、无条件服从、不及时鼓励和表扬”;溺爱型父母“无尽的爱、无条件服务、没有要求”;忽视型父母“冷漠、不关心、无要求、消极”。
        该生自身性格比较软弱,父母都比较强势,做事情不敢反抗,一般由父母做主。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是耐心讲道理,循循善诱,帮助其提高认识,改正错误,而是暴跳如雷,动辄打骂,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方法。她觉得委屈也只会以“哭”这种方式面对父母,父母见她哭,反而继续“教育”她。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她的身体和心灵受到刺激,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逐渐形成了孤僻、冷漠的个性。
        三.心理辅导
        1.专家求助
        该生出现的问题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当前为缓解该生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必须由医院的心理专家以药物辅助,因此,在第一时间通知该生父母建议其陪同咨询,目前该生一直在省医院心理科就诊。现情况有所缓解,仍然有失眠情况发生。
        在为该生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心理专家同时也为父母在做心理辅导,让父母看到孩子问题的根源,从自身找到原因,改变自身不合理的想法以及不恰当的行为方式,为孩子重构家庭支持系统,帮助孩子共同走出心理困境。
        2.个体咨询
        每周一次和该生进行个体咨询,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慢慢让该生从“不说”到学会“倾诉”自己的状态,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弟弟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让她明白这是一场意外。在咨询过程中,该生也慢慢学会和父母沟通,同时父母也意识到自身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家庭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通过此次咨询,该生也明确“网恋”的危险性和欺骗性,有了家庭和自己的心理支持,才能逐步走出失恋的阴影。
参考文献
[1]李丹,徐鑫锫,官泰然等. 家庭环境与儿童的心理适应:关系与应对[J].北京社会科学, 2015(2): 112-118.
[2]张心怡,郝勇强. 家庭资本对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3): 6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