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黄利娟
[导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进行精心巧妙的实验设计;选取最佳实验材料进行教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延伸实验教学的空间,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等方式,都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贵阳市第九中学      黄利娟

摘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进行精心巧妙的实验设计;选取最佳实验材料进行教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延伸实验教学的空间,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等方式,都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提高    实验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将这一重要的理念渗透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追求实效,让学生有所收获,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简而言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收获,就有效性的内涵而言,不仅包含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而且还包含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提高课堂实效。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我们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我们应“教好一门课”,而不是“教好一本书”,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于教材不足之处,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改的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
        如现行高二生物课本中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半透膜的制取很容易,但是要在漏斗口处密封上半透膜却很难,所以造成该实验无法开设,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对这一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采用带有部分内层卵壳膜的蛋壳进行实验,使实验开出率达100%,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选取最佳实验材料,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实验材料常常可以简化实验程序,提高实验效果,而不恰当的实验材料不仅浪费了材料,关键是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观察结果,误导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教师要敢于创新,拓展实验材料的选取,通过对比实验,选出最佳的实验材料,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对效果不明显、成功率低的实验进行大胆、创新的改进,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和实验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实验课堂有效性。

       3、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缺乏目标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必将是随意的盲目的,教师应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精心巧妙地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设计,架设起探索的桥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所选取的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这个实验最适合的温度设计应是0度、60度、100度三个温度梯度,而多数学生会设计温度梯度为0度、10度、、、90度、100度进行实验,如此的温度设计即繁琐又及其耽误实验时间,所以实验前,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即不放任学生随意设计,盲目实验,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并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延伸实验教学空间,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学生缺少参与机会,其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
        一个实验讲完后,学生并无多大收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想方设法将演示实验的空间由教师的讲台向学生的座位扩展,创设条件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高中生物《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教师课前可引导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比如白萝卜、豆腐、无颜色的果冻、米豆腐等,染色可用墨水,其它实验所需的材料都是家里可以找到的,这样学生在家里个人就可以单独完成实验。这样把实验的空间由实验室延伸至家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家里做实验的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5、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牵手式”教学中,由于长期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局限于已有的确定的知识,对于实验教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而学生也是“照方抓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基本上不会对课本中所写的实验方法、步骤等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无形中都被这种教学方法默默地扼杀了。
        比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由于花生子叶切片厚而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肪颗粒,由于学生实验时间有限,要切到理想的观察切片就需要较多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对该实验方法加以改进,把浸泡3小时的花生子叶和水以1:2比例打成均浆,并制成临时装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很容易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实验经过改动后,不仅观察效果明显,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一个高效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是生物实验教师共同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