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1期   作者:卢荣英
[导读]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文章主要围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卢荣英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文章主要围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38-01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目标过于预设化,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忽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如何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显得十分紧迫。
        一、设置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
        开展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良好的目标,让学生尽可能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过程目标的设计,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
        比如《宇宙证明之谜》教学时,为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酶、碳、析”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等10个词语。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探索未知的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考虑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个维度。在教学中,笔者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当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笔者没有直接判断他们答案的对错,而是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过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应用信息技术。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学习语文内容,比如在教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笔者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当学生看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们热泪盈眶,内心充满了激动,情绪高涨,这时候再引入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自然比较容易接受。
        2.引入小组合作法。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就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激活思维,进行思考,更好地阅读。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春节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领略更多的中国民俗文化。



        3.引入角色扮演法。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五个壮士,让他们进行对话,使他们深人感受在当时的情境下,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深化了学生的体验。
        总而言之,教学无法,贵在得法,改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灵活选择,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处于年纪尚小,教师应有效地引导他们阅读,并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精读、略读、浏览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会这些阅读方法。比如,笔者为学生介绍过批注阅读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思考边批注,在书上做一些注释、写一些评语,这样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笔者将几种比较常见的符号介绍给学生,包括:①用波浪线“_”或直线“_”画出文章重要的语句,以便加深记忆、理解。②用圈点“○○○”标出文章的重点词汇或优美词汇。③用“?”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笔者鼓励学生运用这些阅读方法来阅读,加强与文章作者的“心灵对话”,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为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后,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直至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为止,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实行“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教师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构建学生读书机制,让学生有一个可以交流自己阅读的课外文章的平台,激活他们的成就感。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教师要针对学生群体设置课外阅读和交流分享机制。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都要为学生列一张清单,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推荐的书籍类型既要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等,也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学生阅读完书籍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参加阅读分享和交流班会,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交流形成常态,教师可以固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比如在每周四第四节课,安排学生参加“读书交流会”;也可以实施抽签的方式,每次随机抽选一位学生上台汇报,鼓励其事先做好准备,制作PPT或者微课视频,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感受,实现资源共享。
        2.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虽然专家学者出版的书籍是促使学生不断成长的“催化剂”,但是学生在阅读时也不能抱着全盘接受的心理。时代在改变,人的视野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学生要与时俱进,在阅读时抱着批判和思考的态度,要与专业书籍进行“心灵对话”,将书籍上的文字奉为金科玉律是不可取的。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灵活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热爱阅读和积极阅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爱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0) :145.
[2]旦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 :270.
[3]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 :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