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改的探索与思路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1期   作者:杨燕骄
[导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包含知识点比较广泛、知识内容又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比较吃力,再加上教师总是采取单一枯燥的讲学方式,学生容易表现出畏难、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如能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杨燕骄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中心学校  625000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包含知识点比较广泛、知识内容又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比较吃力,再加上教师总是采取单一枯燥的讲学方式,学生容易表现出畏难、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如能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改;探索;思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33-01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实践能力与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是物理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初中教师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以新课程为基本理念,立足于课堂,不断探索科学、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深化和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激活物理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物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具体而言,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来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问题驱动法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等等,以此来活跃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真正实现与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授“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先带领学生们从公式η=Gh/Fs展开分析,然后再带领学生们通过模拟实验及公式计算分析内容,根据这个公式,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以及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另外还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提升的高度h,以及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在教授完毕后,笔者对本节课的教授内容进行了反思,发现本次实验及教学存在很多缺陷,不仅浪费了一些教学时间,同时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经过笔者的反思,将实验原理的公式进行了变通η=Gh/Fs=Gh/Fnh=G/nF,而这时,我们只需要测出重物的G,绳子末端拉力的F,便可以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样一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需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能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变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觉的在小组内部对问题进行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发挥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变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笔者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每组6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小组成员分配结束后,笔者下发探究任务,任务如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当人推着一重物行走时,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假如摩擦力突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是好还是坏呢?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随着学生们激烈的讨论,课堂的氛围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所有学生都投身于小组的讨论中,改变了原来枯燥的学习氛围。一段时间后,各个小组得出结论,在学生们得出结论后,笔者让各小组派出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这样一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变革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是物理知识产生、发展和验证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学生知识理解与应用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迫在眉睫。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给予实验教学充分的重视,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基本的实验流程与操作讲解完成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实验与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的记录实验数据、操作实验仪器、总结实验结论,完整的体验实验过程,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课堂的实验效果,笔者改进实验方法,让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记录下实验的数据,在完成整个实验后,笔者挑选几名学生将实验数据写到前方的黑板上,当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验数据公开之后,其他学生对数据进行对比。当学生们发现数据与自己的不一样时,学生们可以提出质疑,并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讲解自己的实验思路与实验设计。再比如,教授《电路连接的方法》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分组实验,通过对比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们单独进行实验时,遇到问题后学生们的思路会遇到阻塞,而分组实验中,当学生们遇到一些问题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分析连接电路所出现的问题原因,然后尝试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多探索,要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趣味故事的应用,以及教学生活化的深入,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秦荣.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改思路及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10(36):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