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气监测布点优化措施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1期   作者:王方
[导读]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王方
         山东省聊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摘  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雾霾、沙尘暴恶略天气比重的增加,已将大气污染推至风口浪尖。为了及时掌握大气环境的动态信息,有效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积极推进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升级,大气环境监测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中分析了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和相应优化策略,旨在为大气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助力。
         关键词:大气;监测布点;优化措施
         大气污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无论是酸雨、臭氧层破坏,还是被热议不断的雾霾污染,都在不断地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十分关注大气污染的防控工作,在大气监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区的环境管理部门更是结合本地大气污染情况,选择了相应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技术,安排了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从而根据监测的结果来引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开展。然而,在实际的监测活动中,由于监测布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全方位监测,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气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环境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概念以及布点原则
         1.1概念
         大气环境监测即对大气中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需要观察和分析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对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进行掌握。监测对象包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多种污染物,也包含颗粒状污染物,如粉尘、PM2.5等。通过布点、采样和监测分析,则能实现环境质量监测。
         1.2布点采样原则
         第一,区分设置监测区域。在设置时需要根据污染程度而设,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划分区域。第二,选择布点要具有污染代表性。布点要选择在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大气污染度的区域,使分析而出的大气环境污染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这一范围内的污染程度。在实际布点时,可以利用污染源的集中度选择。另外,还要考虑风向因素,选择的布点要采取下风向的位置。第三,根据工业区的密度选择布点,工业区采用的化学燃料较多,对大气污染较大,选择工业区密集地区进行布点采样,能够有效检测出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状态及浓度。在实际布点采样时,采取多设高污染区、少设低污染区的原则。第四,设置采样点时选择周围环境广阔,不影响空气流通的位置。避开局部污染源、吸附力较强的树木、建筑,从而消除外部环境对采样结果的影响。各采样点的设置一致化,使数据信息具备参考性与可比性,便于分析变化规律。第五,采样点高度根据测定目标进行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保证准确性。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2.1同心圆布点法
         先确定被监测区域的污染中心,并根据该中心画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以该圆心向不同角度放射线,最后将放射线与圆周之间的焦点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布设的点位。同心圆布点法常用于区域规模大的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内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均匀的环境监测,以及区域内由多个污染源形成的污染群等点位布设效果较好。在应用圆心布点法的主要应用区域为区域性常规大气监测和区域内污染源较多、分布均匀的区域,或者是由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
         2.2功能区的布点法
         该布点方法主要应用在大气环境监测初期,功能区主要是按照城市的教育区、工业区、商业区等进行设置监测点。由于工业区污染相对更加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业区设定更多监测点,保证监测点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突发状况处理能力。不同的大气污染物在扩散系数上有区别,因此我们也需要结合不同污染物扩散系数进行布点调控。功能区布点的主要优势就是可以合理预报和监测重点污染区域的大气情况,体现出很大的经济优势。不足就在于该布点方法在农村和城郊区域不适用,监测数据缺乏代表性。


         2.3网格布点法
         网络布点法主要针对污染源分布较多以及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展开监测布点,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可以对大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反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监控工作人员将某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在网络方格中心或者直线交点位置设置监测定点,其次在进行定点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各种条件,选择适合的网格大小和位置。这一监测方法可以直观反映监测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进而为地区环境治理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提升本地区的环境质量。
         2.4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相对孤立的高架点源以及具备一定主导风向的地区。这个监测方法利用扇形弧线作为环境监测采样点,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都取决于扇形平面上弧线的位置,通过采样点监测该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而一般情况下扇形布点法会设置三个采样点,通过选取一定的比例和角度设置特定的监测点。对于主导风向占优势的地区,在顺应风向的位置仍设置采样点,以实现前后期对比的效果。
         3优化大气监测布点的措施
         3.1减少周围环境障碍物影响
         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建筑物高度在逐步提升,此外,无限设备以及光纤覆盖、声音传播等现象都会对大气监测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我们的大气监测点在建筑物包围的区域则不利于空气流通,对大气监测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在布点过程中,一般将监测点布置在空气流通好的区域,避免障碍物对监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实际布点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干扰因素无法避免,如光线和声音等,因此我们在这里说的主要就是可以避免的有形障碍物,尽量选择在区域宽阔的地方设置布点。
         3.2布设优化方法
         在前期信息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被监测区域内的空间和大气监测的时间等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特征和规律性分析,充分利用之前的大气监测数据特点和规定,及时将点位布设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的效果是要达到以最少点位数获得被监测区域的全覆盖。并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区域的气象及地理信息,构建符合被监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模型,达到监测点位设置的精准化。
         3.3避开污染源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科学的知识储备,做到及时避开污染源,充分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在大气环境的实地监测过程中,污染物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选取合适的监测距离,及时避开污染源,最大程度地缩小该地区监测数据的误差,为后期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3.4准确设置监测点的高度
         监测点的高度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设置监测点高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精准选择大气环境监测点的高度,尽可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以一定的参考物作为标准:①污染源。污染源和监测点的高度距离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或者资料进行确定。②研究对象。相关人员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监测高度,充分考量不同的监测高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选取合适的监测高度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
         4 结束语
         综上,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对于后期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测点位要科学合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气监测布点可以及时掌握大气污染情况及污染物变化规律, 采用适宜的监测方法, 并不断优化监测措施。切实提高监测布点的科学合理性, 有效提高监测效率,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马丽娜,买帅.城市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3):171-172.
         [2]刘健,宋威威.城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研究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7(9):8-11.
         [3]于洋.探究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