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利
重庆能投置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08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对建筑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大量建筑工程项目投入建设。部分建筑工程由于工期较长等原因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冬季施工,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质量通病以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混凝土部分,非常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何充分明确冬季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加以防范,值得我们深思。
1 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在冬季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针对混凝土部分需要具体采用以下施工技术措施,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保证建设效果。
1.1 原材料
为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部分施工质量,避免混凝土由于达到受冻临界强度而遭受冻害,可以采用掺加防冻剂(用量是胶凝材料总用量的3.5-4%)的方式进行处理。要确保混凝土骨料的清洁度,严禁掺有冰块与雪块。水泥原料选择方面,应该选用标号大于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应低于0.6。而对于抗渗等级高的混凝土,则应将水灰比控制于0.5以下。
1.2 搅拌
在冬季施工期来临以前,搅拌站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仪器检修、原材料储备、混凝土配合比调节等。对于砌筑过程所使用的成品混凝土,应该确保其温度在0℃以上,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加热,但应将温度控制于40℃以下,而拌合水水温则不应该大于80℃,防止高温水和成品混凝土之间的直接接触。
混凝土冬季施工,搅拌时间应该设置为常温条件下的1.5倍,出机温度应大于15℃,到场温度大于10℃,而入模温度应大于5℃。必须确保在温度降低到规定数值之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为确保混凝土在遭受冻害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需要针对其表面做保温、养护等处理措施。
1.3 运输
在负温条件下进行混凝土运输,应该配有一定保温措施,罐车需要用保温被进行包裹,并利用50℃的水刷车,而对泵管同样要利用棉帘进行包裹。要保证罐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抵达浇筑现场,浇筑过程应具有连续性与快速性。在进行浇筑处理之前,需要对罐车当中的混凝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已经冻坏,应严格禁止使用。
1.4 浇筑
①严禁在雨雪天气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尽可能避开冰冻天气,如果必须浇筑则要确保入模温度大于5℃;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将模板与脚手架表面的杂物、积雪清理干净,避免对浇筑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提高施工安全性;③混凝土浇筑过程要本着“快布料、快振捣”的处理原则,以防热量流失过快,并尽量减小工作面。在完成浇筑之后,要先利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结构表面做覆盖处理,随后铺设两层棉帘用于保温,特别是要保证边角位置的压实程度,委派专人负责检查管理。倘若遇到大风天气,应该适当加强保温;④为了避免在输送过程当中出现热量流失过快的情况,需要在泵送管的外侧包裹棉被;⑤在施工缝位置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去除,进行湿润冲洗,同时确保接缝位置原混凝土温度大于2℃,浇筑一层与混凝土具有相同强度的砂浆,等已经完成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超过1.2Mpa之后方可继续进行浇筑。
1.5 养护
①结合施工规范要求,在冬季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应该禁止浇水养护,采取塑料薄膜养护的方法,为了避免散热过快,需要在塑料薄膜之上铺设棉被。
在雨雪或冰冻天气条件下,还要多设置一层彩布条,从而在降低棉被湿度的同时提升保温效果;②对刚完成浇筑的混凝土,为了防止降温过快,需要在其工作面上下脚手架与各风口风洞位置设施挡风设施,以此提升混凝土早期强度,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③必须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已经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后,才可将其表面的保温层拆除。混凝土温度和气温之间差距低于20℃的情况下才能拆除模板,并在拆除之后针对表面作覆盖处理,使温度缓慢降低。
1.6 强度测试
在浇筑位置取混凝土样品制作试件,以开展强度测试,其中一组应处于标准养护条件之下,而另外几组则直接在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养护,对测试结果与理论值之间进行比较;针对有抗冻与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在完成试块制取之后,需要先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28天的养护,随后再作28天标准养护,方可开展抗冻与抗渗试验。
1.7 测温
①在气温能够符合冬季施工标准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混凝土测温操作,而测温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混凝土出罐、入模以及养护温度等;②完成浇筑之后,要针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位置、容易出现冻害以及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作测温处理,可以应用电子温度计,对于测量点应进行细致的编号,并保证测温过程温湿度计的密封性,防止与大气直接接触;③针对现浇梁测温点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需要在梁两侧采取垂直布设的方式,测温孔深度应该是梁高度的1/3-1/2,两个测温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超过3米。
2 冬季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范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冬季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2.1 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裂缝
在冬季开展混凝土施工比较容易出现混凝土冻害,继而导致混凝土锈蚀与体积膨胀,经过一段时间的作用,混凝土将会沿钢筋方向形成裂缝,从而造成保护层脱落。产生裂缝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水泥安定性较差,水灰比过大,造成早期强度过低,并且增长速度缓慢,继而由于混凝土内部大量水分流失引发裂缝。其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引起钢筋锈蚀的因素在于其内部氯离子较多,因此要合理控制混凝土当中氯盐含量,严禁以海水作养护处理,且氯盐含量应该低于水泥含量的1%;②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当中,要保证搅匀,使氯盐充分溶解,避免由于氯盐含量不均而造成钢筋的局部锈蚀;③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要严格管控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密实程度,以此优化混凝土抗裂性能。
2.2 表面起灰
表面起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砂浆与粗骨料之间相互脱离、骨料裸露等。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出现离析情况,从而泌水严重,其粘聚性与保水性较差。加之养护温度较低,使水泥水化逐步趋近于停止,混凝土当中的水分快速脱离,造成表面起灰。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并适当延长混合物搅拌的时间,在构件表面覆盖薄膜进行保水处理。
2.3 结晶腐蚀、表面返霜
在混凝土硬化之后,部分外加剂溶液会由于毛细管作用渗透至混凝土的表面,表面水分将逐步被蒸干,该种情况还将会对混凝土和饰面层之间的结合形成直接影响。其预防措施为:科学管理外加剂用量(通常应该大于水泥用量的5-7%),保证外加剂能够充分溶解,并按照实际需求延长搅拌时间。在混凝土浇灌结束之后,应立刻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水分的快速外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产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工程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华强.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20,27(7):121,123.
[2]贺志明.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0,(6):22-23.
[3]谌宗文,李建明.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温控技术的研究应用[J].港工技术,2018,55(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