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参与度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王峰
[导读]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王峰
        江苏省清江中学  223001
        摘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不断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是阻碍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参与度
引言: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首先应当分析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当针对美术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及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
1、造成学生美术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1)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学校和教师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文化课程教学中,对美术课程培养艺术素养的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美术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调整,也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也缺乏教学激情,而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进一步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降低了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缺失
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任,而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也为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活动,这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然难以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因此难以提高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高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1)正确认识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是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方式,通过美术学习能够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就现实意义来讲,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也能舒缓学习压力。

因此,教师和学校首先要认识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提高对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协调高考与美术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美术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通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精心策划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只有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才能自觉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以高中美术课程中“中国画”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了呈现于人民大会堂的名画——著名的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为学生呈现的画作,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国画的重要地位,进而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前学习,在此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下,教师则可以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将美术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发散,将美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湘教版高中美术课程关于色彩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色彩透视原理,用这样的方式以全新的角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色彩,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学习色彩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校园中,利用美术课程中学习的色彩知识发现大自然中的环境色彩,这种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堂,使学生以全新的方式认识了美术课程,认识到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是阻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达到提高课堂参与度的目的,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达到提高课堂参与度的目的,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春海.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213.
[2]王 宽.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