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左君
[导读] 重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3+1+2”模式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突出了高校各学科专业的选才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左君  
        重庆市垫江第二中学校
        摘要  重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3+1+2”模式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突出了高校各学科专业的选才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3+1+2”的选科模式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脱离现行只求结果枯燥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  新高考  学习兴趣 教育规律 教学实际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庆于2019年4月,出台《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后面简称《方案》),宣布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决定我市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新的考试招生政策:普通高校统一考试,由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组成,不再实行文理科。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学科,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结合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实际办学条件,在6门选择考学科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其中,物理或历史为首选学科,考生只能选择其中1门参加考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为再选学科,考生只能从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3+1+2”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各学科专业的选才要求,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虽然,不少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历史学科是冷门学科,文科没有理科的专业选择面多,就业渠道光,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历史学科,因为就学习难度而言,历史相对于物理要容易一些。这就为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改变高中历史教师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研究!
一、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成长
高中历史教学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国家选才、高校选生、考生选科”有机统一。落实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二、根据教学实际,备好考情与学情
部分教师认为,备课只是应付单一课堂教学和学校各项教学检查,对于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授课只凭教学经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能因材施教。以上种种,既不利于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根据“学生为主导”的原则,历史教师在备课中应遵循:?(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事先查找和收集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相关教学内容的集中讨论,去粗存精,提高课堂效率。
三、打破惯有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与学生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教师不应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要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
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即结论性内容较多,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更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不许要当好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五、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有道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本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历史教师更应视野开阔,博古通今,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理论,就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有兴趣。如果偶尔在课堂上“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就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结合历史现实,引起学生共鸣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热点比较感兴趣,往往对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政热点问题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教学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七、优化教法方法,博采众法之长
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教学有法”,即教师要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结合实际仔细研究,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做到信手拈来。其次,“教无定法”,即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一要"因人而异”,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则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的教师善于启发、提问、归纳讲解则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教学方法的具体法选择和运用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低年级学生可多用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高年级学生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二要“因课而异”,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采用谈话法,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讲解、分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在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进行介绍时则可采用讲述法;在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时,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对比法、演示法等。
总之,重庆新高考制度改革虽然给历史学科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未来历史教学明确了方向。教师要通过对自己的挑战,更好地做到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脱离现行只求结果枯燥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上就是我在重庆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对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的浅显分析,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2] 瞿梅.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于盈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吴越.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 王枫.中学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6] 张兵武.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
[7] 吴慧.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兴趣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8] 马鹏飞.新高考制度下的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