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梅
重庆市巫溪县古路初级中学 重庆市巫溪县 405801
摘要:初中历史在知识内容、课程体系上的诸多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兴趣低下、热情不高、认识不足等弊病。尤其是面对大量需要记忆、辨析、探究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兴趣不高涨而心生倦怠,历史教学的效率更是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科学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为抓手,针对教学内容、知识特性、学生需要灵活构建教学生态、积极组织引领活动、充分融入媒介素材,让学生在丰富、多元、鲜活、生动的认识体验中对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本真萌生迫切意愿,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达到更好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切实推动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才开始较为系统、完整的接触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特性。但是,面对初中历史中所包含的诸如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国内史、国外史等内容,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入,识记不充分而认知困境,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自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加强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路径的拓展,为确保教学效能提升,促进学生学习开展而提供助力,铺设道路。
一、结合学生认识需要构建生动教学生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个性显著,其更喜欢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本真。而且,现行初中历史在知识构架上比较复杂,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多元,为了确保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得以更好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情境创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借助不同教学问题的切换,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实现其思想的飞跃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对现代化教学媒介工具的使用,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换为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性教学刺激下领悟不同历史知识的作用。在不同教学情境的激活下,学生的历史理解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其历史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开展“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问题情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在这一导入性问题情境的驱使下,学生便会切实调动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换位思考、各抒己见、交流争辩中审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既达到了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于无形之间有效提高了褚总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对于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的满足,历史认知潜能的激活,也带来了更为积极、多元、有效的帮助。
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组织丰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正确历史观培养的有效工具,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协作互动,分享交流的机会。而且,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备,生活经验的丰富,其在历史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
此时,教师在教学策略实施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感知、剖析的机会,组织学生结合学习需要和知识特性,实现历史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机关联。一方面,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历史研讨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分享自己对于不同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全面提高其历史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历史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鉴别能力和应用能力,为高效培育学生历史历史学习兴趣培养而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张骞通西域》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对比分析为铺垫,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素材、资料等,就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等开展分析,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获得的意外收获等开展分享交流,达到更好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伴随着历史学习活动的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生动化,学生投身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将会获得无限提升。
三、针对历史学科特点融入多元微课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历史的外沿比较宽泛,内涵十分丰富。尤其在知识特性上,初中历史涵盖了诸多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既涉及了诸多典型人物、事件、案例,又包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思辨思想、价值倾向,对初中学生明辨是非,正视历史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如果单纯以教材文字、图画、案例等进行分析和指导,势必由于缺乏典型性、鲜活性、直观性、生动性而导致学生心理抵触,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受到严重挫伤。然而,通过对微课的引入与利用,将不同历史知识与学习内容依托丰富的视频,直观的图画等进行展示,势必更具形象性,既丰富了教学素材和资源,又可以将学生带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让学生以全新视觉来看待某个实施事件在当时特殊的环境、时代、社会内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以切实拓宽教学路径,为学生开展历史学习给予更为丰富、宽泛、多元的指引与驱动。例如,在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对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多伦会盟和修建避暑山庄等内容获得深刻理解,教师可以以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风景图片为载体,将其置于微课内,让学生在图片的串联下,借助附带于图片之间的文字,在观看视频,欣赏图画中清晰学习每个知识点,获得对于本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充分学习。这种更为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教学媒介资源驱动,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会产生更为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四、结论
总之,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认识、理解不同,其在学习兴趣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切实培养、激活、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知历史内涵、探究历史本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知识特性,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多元、有趣的认识视域。以促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态度、饱满热情投身历史学习实践,开启全新认识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盖敬.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A4):129-130.
[2]王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J].读写算,2019(29):65.
[3]葛红岩.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1):128-129.
[4]刘社翠.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中),2019(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