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 李佳
[导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校园媒体平台。
        李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校园媒体平台。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使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只有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阵地作用,才能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实践育人的作用。新媒体凭借着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数字化、超文本性、个性化、虚拟化和整合性的特点,一经产生就受到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青睐,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高校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舆论引导
舆论导向非常重要,它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道路和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面对互联网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分辨能力有限,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用正确、科学的理论观点来感化学生,使其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
2.实践育人
高校校园媒体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到新闻采、写、编、播中来。经过新闻培训和实践,学生不仅能系统地掌握新闻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还能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对以后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二、面临的机遇
1.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具有及时性、丰富性和交互性等突出优势。一是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新的平台;二是为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三是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拓展了空间。如西安邮电大学创建的“西邮党员工作站”微信公众号,不仅是该校党建进学生公寓创举的代表,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推动学校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目标的重要平台。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灵活、便捷、交互的特点显露出活力。传统媒体的信息扩散速度、内容覆盖面和受众群体都有限,很难实现一对一针对性的教育。而新媒体很好地弥补了这些局限性,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的直接交流,信息获取也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学习和讨论。新媒体为校园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式,增强了辐射力、影响力和传播效率,让高校校园媒体焕发出新生机。
3.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信度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在互联网环境中,师生的身份、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更多的是平等的姿态。学生更容易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和警惕,以好友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吐露心声,教师可以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生哲理告知学生,既能增进双方的信任,又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加强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1.建设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校园中的传统媒体不仅要顺势转型,更要融合新媒体技术,来焕发新活力。与此同时,应主动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开拓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校园媒体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知识。

因此,高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辅导,使其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这样他们才能科学地使用媒介工具,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制作,进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提升思想引领的效率与效果。二是需要不断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功底,提高思想政策理论水平和新闻素养。
2.加强信息监管,提升信息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性,给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提供了市场和温床,一些西方势力借此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另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新闻从业人员,新媒体行业也暴露出追逐眼球效应、无视新闻道德、从事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网络信息污染,对缺乏有效抵制能力和良好信息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更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避免其受到侵害。基于上述问题,高校校园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要求,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另一方面,在内容选择上,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个好的话题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进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用正确的观念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格局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即时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这也进一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在互联网中,大学生期望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平等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所以,高校校园媒体工作者要主动“潜入”校园网、微博、微信群、学生QQ群中去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利益诉求和思想倾向,及时捕捉发现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面对大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不要一味阻止,而要善于疏导,通过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与了解,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实现教育信息输出的全覆盖。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特别是有关学生的校园新闻,不仅要让学生记者自发地去寻找身边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利用好这个渠道,多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在发布内容以及通过新媒体工具沟通时,做到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
4.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增强互动效果。
高校校园媒体要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保证正常的新闻报道和形象宣传的基础上,生产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与公众零距离”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师生。同时打造品牌活动,使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不断增加高校校园媒体的线上线下互动,增强互动效果,提升广大师生对校园媒体的主人翁意识,共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校园媒体平台。
5.拓宽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的普及,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有责任和义务去营造绿色健康的媒介环境。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相关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基本素养。目前,高校针对媒介素养的课程设置主要在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这需要高校发挥教育优势,打通专业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灵活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其作为必修课,而非相关专业学生可作为选修课。通过普及媒介素养的课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四、结语
总之,应从建设队伍增强能力、管控内容提升质量、拓宽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融合技术优化方式、畅通渠道实现交互等方面入手,规避劣势,更好地服务校园媒体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39.
[3]刘国云.发挥好高校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3(8).
[3]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