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花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体力、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体育课堂由于与其他的文化课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其更新感兴趣,但是大多数的学生也只是认为体育课堂是一门放松心情,可以尽情玩耍的课堂,对体育课的教育性认识不够。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地做到有所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 小学体育 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创新性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需要对目前的体育教育课堂内容进行反思和重新设计。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意识到自身地位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课堂的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大多数地区体育课仅仅是学生乏味的文化课学习中的一个调味品,课堂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带操和自由活动,教师不主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学生也不会主动学习。教师利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等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尊重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差异化教学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展示。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示范动作并且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发展特点设计课堂内容。比如教师根据男女体质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学生们在课堂上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和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课堂,增加课堂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只有一步一步的将知识打扎实,才能真正的有所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稳定坚实的成长。
二、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出现乏味的心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还处于少年时期,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生无法压抑对游戏的渴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让游戏走进课堂与教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会学习接力跑和各种姿势的自然走,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和特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走路姿势和特点;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设计开展接力赛跑等比赛,在比赛开始前对比赛内容和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也可以给学生作出示范。
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体悟出接力赛的要点和技巧,体育课更加注重实训,在实际的情景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技巧,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传统的体育课堂只是简单的带操或者乏味的任务式的课堂训练,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高,教师可以以游戏引入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注重课堂反馈,增加师生互动
体育课堂更加强调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教师必须面对面的指导学生的动作,面对面的示范标准性动作,全方位的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相应的动作的了解,教师不仅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课堂的反馈评价。教师要采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参考其他体育课堂的设计内容,向有经验的教师吸取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的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增加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的评价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调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四、丰富课堂内容,灵活使用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握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以及多媒体教室等开展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的教学地点不应该局限室外,室内也可以成为体育课的主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奥运冠军的训练和比赛视频,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动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示范,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可以减少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意外,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技巧。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实训,让学生到真正的训练场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操场模式,游泳课不能放在操场,网球课不能放在操场,排球课不能放在操场,如果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在操场进行,学生不仅会对教学产生反感的情绪,同时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游泳课、网球课、排球课等技巧性的教学只有放在规定的场地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否则你这些课程的开设只是形式主义。
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的学到知识、锻炼身体,此举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到文化知识不掉队,身体素质不落后的双赢局面。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反馈和学生评价,对课堂内容及时做出有效调整;最后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和创新性。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意识到体育课堂对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和地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浅谈[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4):72-73.
[2]赵长伟. 初探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1):P.1-1.
[3]许银森.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2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