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霞
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三中学校 046000
内容提要:针对初一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学习英语时所面临的困境而造成学困生的现状,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分别从教材、教师、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成因,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一 英语 学困生 转化
作为多年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初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尤其是处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接收了大量外来务工子女,导致出现初一新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学困生由此产生。为了完成英语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个孩子进步,提高班级整体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面对实际,解决好转化学困生这一问题。下面笔者就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一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教材因素
从小学到初一这个阶段学生转化难度较高,小学和初一教材之间的衔接跨度较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教材问题使初一学生产生了两极分化,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我校初一使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而由于生源来自多个小学,很多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这就形成小学和初一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给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笔者所带初一159班就是这样,全班35名学生,大多来自乡村,小学学习的教材不尽相同,有的小学开设有英语课,但却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导致学生连英语单词和句子都不知如何书写;有的因为条件有限没有教材就没有上过英语课,导致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有的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对于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教师因素
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情感投入,个体关注等方面对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英语教师多数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导致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练习,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由于学生人数多,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学习习惯都不一样,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在情感投入方面英语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初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滑坡、学习气氛反常、学生情绪低落等情况不可能及时进行过问、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3)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也不够。初一学生个体在性格、气质、智力、情感以及学习效能和自我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对英语语言的接受和领会有快有慢。若得不到教师关注,就会出现严重分化。
3、学生自身因素
(1)初一新生学习方法和意志方面。多数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佳,从初一开始,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就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记忆、单词短语的背诵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就感到索然无味,不认真听讲。有些学生不能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会理解性运用。
随着知识的增多,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那么多的短语没掌握,那么多的语法看不懂,于是就产生学习的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成为学困生。
(2)初一新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多数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专注,不思考,不做笔记,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只是应付,作业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成绩必然下降,成为学困生。笔者所带初一班的李润晨就是这样,上课时脑袋来回转,似乎在搜索教室里的有趣事情或别的孩子的小动作,一点也不专注,对老师的话直接屏蔽。
(3)初一新生个体性格方面: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孤僻,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这就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碰到问题常常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课堂上也表现不佳,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成为学困生。
二、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1、关爱学生,寓情于教
新课标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确定为课程目标之一,学习的情感因素会对语言的学习起着加速作用,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初一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从答出老师的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勇气和信心。老师要对学困生多表扬、少批评,努力发掘其闪光点。
2、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指导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初一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从初一课文情景中取材,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为初一英语学困生的语言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使他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和真实的语感。如从打电话、买东西、问路、看病等,通过对话、问答、采访、讨论、调查等形式引导学困生不断地运用英语,使英语教学生活化,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3、因材施教,树立信心
英语教师要善于根据初一学困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来因材施教和辅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1)要分类、分层教学,面对初一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要求自然不同,早读课上要分类布置背诵内容,课上要分组完成知识点的掌握,晚上作业要分层布置。(2)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初一学困生因自信不足,不敢直接与老师交流,而一帮一、一带一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早读课上,全班同学分组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去帮助学困生,从而共同进步。(3)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想让学生接受文明的沐浴,接受良好的教育,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加阅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为阅读会带给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质。
4、实施学科导师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实施学科导师制,每一个任课教师分管若干初一学困生,以点带面,重点关注,定期谈话,发现有问题的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并对其英语等薄弱学科进行专项提高,让学困生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又能约束好自己,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
总之,初一学困生的产生有其特殊成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自己一起共同努力,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掌握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使得所有的初一学困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