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运动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及实践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全得旭
[导读]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全得旭
        山东省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  250000
        摘要: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伴随我国教育机制的逐步改革,全国体育体育联盟提出了“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新要求,新课标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要求非常严格即全面培育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切实抓好好青少年早期即小学阶段的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探究了对小学生开展课余运动训练的实践价值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给相关教育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课余运动训练;小学生身心发展;实践价值;建议探讨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必须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得到班主任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除运动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外,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愿意参与课余运动训练,并且用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课余运动训练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校或教师思想上并未重视起来,并不能很好的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兴趣性格特点来实施教学,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情特点,积极革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对运动训练建立正确的认知,以便提高运动训练的成效。
一、对小学生开展课余运动训练的实践价值
1、推动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
             课余运动训练作为一种内容极其丰富的体育锻炼项目,它成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意识。开展丰富的运动训练活动,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开发学生智力,改善疲劳,消除焦虑,提升学生自信心,同时推动小学生构建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在课余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忍受运动带来的肌肉酸痛,克服退缩的心理状态,承受失败带来的挫折,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由于运动训练以户外形式为主,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基础上心情愉快轻松,精神更加抖擞,体育创造思维更加活跃,进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2、有益于增强小学生的生理机能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运动训练项目,可以促使学生的身体新城代谢更加更加迅速,肌肉收缩力量较大、速度较快、弹性好、耐力更强;一定的运动活动还能促使学生的骨质增强,提高学生骨的性能,此外对小学生身体循环系统的发展非常重要;与此同时,适当的运动训练也能显著改善小学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而提高他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障了小学生的身体更加健壮。


二、对小学生开展运动训练的实践措施
1、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在小学阶段进行课余运动训练,但是许多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达标,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时缺乏智慧,或者说不能够按照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他们更倾向于凭借自身的经验来教学,究其原因主要为体育教育资源未能有效落实。体育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体育教学设备,学校应积极引入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以供师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二是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统领者,学校务必积极对体育教师开展专业的运动训练培训,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此外为了为国家的运动训练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学校体育教师也需用敏锐的眼力去识别有潜力的小学生运动员,做到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重。
2、及时给予小学生科学全面的心理指导
               课余运动训练包含着对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生理机能的综合锻炼,健全的心理素质在小学生的运动训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教师在增强小学生专业运动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仍需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随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等,以保障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比赛的失败能够舒缓心情以便为下一次竞赛提供动力;面对比赛的成功他们学会鼓励自己,不应骄傲;面对竞争压力较大的比赛,学生能学会安慰自己的情绪,告诫自己重在参与。保证促进学生体育竞技水平提高的同时,锻炼心理品质,磨练意志。
3、实施多元化的课余运动训练
                 实施多元化的课余运动训练的前提为体育教师首先需积极革新运动训练体系,即需积极关注小学生平时的运动训练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要点,同时有效借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运动训练状况,并积极对于他们的运动运动作出及时、客观公正的指导与评价,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此外,教师还需执行多元化的运动训练,应主要在运动训练形式与内容方面作重要思考,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设备为小学生呈现较为形象直观的运动训练步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练习,同时结合小组合作来强化学生的运动水平,对于身体素质有差异的小学生教师需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以确保学生可以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运动训练,进而保障了小学生身心趋于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余运动训练给予了小学生广泛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他们的身体、生理与心理发展具备较强的推动力,由此,体育教师需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积极从不断增强运动教练的专业素养、及时给予小学生科学全面的心理指导、开展丰富的运动训练三个核心角度进行课余运动训练活动,以促使小学生全方面地去发展综合品质,从而推动小学生实现健全的身体与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华.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8):87-88.
[2]武传学,张希亮.试谈青少年体育教学田徑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田径,2019(10):47-48.
[3]杨铁黎、陈钧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曲宗湖、杨文轩 .课余体育新视野 .北京 :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