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珍
永登县上川镇福彩小学 甘肃省 兰州市 730311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关上了世界之门,然而却可以留给人更多的反思时间。以学校为本的教研,正是此时此刻所有学校应用最多的教研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的校本教研如何在农村小学更好地开展,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基于此类问题的思考,我通过近期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粗略看法。
一、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是前提
自从教以来,我一直工作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前线,身在教导主任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近一两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发现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效果不是很好,对实际教学作用不是很大。究其原因,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是在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明确提出的问题前提下进行的,而是在自上而下的指引下展开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很难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因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它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没有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校本教研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是很困难的,主要制约因素有:1、农村小学教师思考问题的意识浅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少,虽网络已广泛使用,然部分教师年龄大,很难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新认识。这样就无法引发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很难发现自身问题的所在。2、农村小学教师人员编制有限,教师的工作量偏大,教学任务繁重。好多教师都兼几门课程,还有其他的班务,校务等工作,致使农村小学教师少有时间去发现、反思问题。基于此,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须要在目标明确,带有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才会发挥更大效果,才能更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对此,我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发现问题的措施——反思与讨论,其实质是用问题引发教师的思维活动,目的是引导教师从“无疑”到“有疑”。每个学期的前两周由学校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组成校内调研组对各科目课堂实况进行听课调研,深入课堂实践,充分利用“情境教育”、“新教育”等新思想理念以及上级领导对我校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与实际融合,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全校教师集中起来一起研讨,将教研组发现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发动教师围绕主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对存在问题及时在课堂中纠正过来。充分结合此段时间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研讨-分析-整理”,最终确定为本学期或者学年的校本教研的目标。
此举措,有利于教师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大多数教师乐于接受。调研组提出的主问题更易引发教师思维,由“一丝不变”转变为善思、敢想、勇于创新的教育者。确立了符合实情的教研目标后,才能认真围绕研究主题,不断钻研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反思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质量。
二、全体参与,部署完善是关键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只有全体教师参与并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才能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兼课太多,跨学科任教等现象,在之前的教研活动中,意识不强,准备不够充分,时间过于短暂,教师参与研讨过程中教师兴趣不高,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确定内容充实、部署完善的校本教研计划是达成活动目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根据开学初或学年初确定的教研目标制定可实施完善的工作计划。一要确保在活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每次活动前将活动主题、内容向参与教师讲明白,讲全面,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反思研讨活动之前也应当留足时间分析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二是活动开始时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讲人,使得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承担相应的任务,很好地发挥驱动作用,保证活动的效果;三要强调参与教研者之间的民主平等地位,校长、教研主任要与其他教师一样平等对待,相互之间平等沟通交流,保障参与教师能“有话说”,提高研讨的效果。
2.通过目标选择合适的课例作为研究的实践。在选择课例时要紧紧围绕着教研主题,合适的课例研究是实际的课堂实例的教学研究方式,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水平,呈现教学问题的载体,也是让校本教研能更好为本校教育教学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选择正确的符合教研主题的课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课例中对照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发现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经验,是确保校本教研的开展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3.注重研讨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险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去影响教学行为,才有助于教学活动。他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研活动的研讨与反思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相互交换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才有利于改善今后的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
三、激励互进制度是保障
要在疫情期间抓好校本教研,且让其长效发展,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有序,起到激励,推进作用的制度,有了制度,校本教研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首先,建立新型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要围绕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学习制度、外出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活动总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通过相关配套措施加以落实。
其次,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活动中,校本教研与其他活动一样,会碰到“疲倦期”, 所以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更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做法是:1.成果展示。让一线教师展示自己校本教研的成果和风采。通过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他们的科研成果,扩大成功者的先驱效应,同时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如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等。2.帮扶指导。通过骨干教师结对帮扶等途径,帮助指导其他教师共同进步,使校本科研既可望又可及,产生跃跃欲试的急切,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因此,既尊重和保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