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玲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连城小学,云南省 红河州 661400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倡导三大学习模式,即:合作、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新型开放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有效率高,容量大等。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无压力中学习是关键,并且要让孩子们喜欢学习,如此,才能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钥匙,成为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领路人。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人才教育不仅仅是只灌输知识,而是开发文化的钥匙,尽其所能的把所见所闻教给学生[1]。且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简称,因此,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教孩子识字,语文教师还起着引领学生走向正道,也是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路上的领路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兴趣并打开通往知识的大门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语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引发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上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由于兴趣需要去开发、引导,虽然道理大家都明白,要真正的去做到还比较困难。对语文而言,课堂上的书面文字容易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在现代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年代,如何在课堂上呈现有趣、新颖的语文教育,对教育者来说这也是新的挑战和困难。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找出课程教育的难点,紧扣课堂教育的特色,方能有效解决。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新颖的文字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
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学前的阶段通过看图识字基本掌握了一些汉字基础,由此看来这种丰富又有趣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形成了关联记忆。如果说小学语文教育还死记硬背的话,孩子们的抵触心理肯定会很强。那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除了常有的学习方式以外,还需要给学生带来一些陌生的知识点,以此来增加新鲜感,从而激发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兴趣[2]。
(二)、用适当的困难来增加学生的期待感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的掌握方式是属于机械的。虽然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但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够完善,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仍然依靠本能,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学到的知识点也不够牢固,或许过会儿就忘记。因此,带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的话,即使小部分学生未能自己解决问题,但对于这样学到的知识和内容都是记忆深刻的,并且也会对老师的答案充满期待,会比平时听课要集中精神且更认真。
二、用文章的美让孩子们喜欢语文
在不断地学习中,知识与内容加深,从字组合就变成了组词和造句。当孩子有了一定识字的基础,对一开始识字的兴趣就会被消磨掉,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的现象。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因地而教,使人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理解不来那些长篇大论,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在内容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零压力接受知识,更好的引领学生去发现在语文学习当中是轻松且快乐的,去发现语文的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每个人可以更好的表达所需,这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教育者所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身的需要。唯美的语言,也就是在这类的契机下来表达自己愿望,当学生充分感受到词句的美时,就会增强这种愿望。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大多数是理解不了这种美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关键的字词,方能感受。
然后让学生去模仿优美的文字,在日常积累中,孩子们逐渐可以感受到什么是美,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出这种美。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创造能力,导致缺乏坚持的动力,因此,不妨给予他们来自生活中的各种美,通过一定的联想,然而对美有切身的感受。
三、分配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在课堂学习中,可以科学的安排学习小组,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到男女生、优差生、活泼与文静的合理搭配,这样让每个小组有个负责的小组长,共同监督学习,完成作业,同心协力,共同成长[3]。首先,在学习中,明确学习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中的学习也是如此,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小学生的自控力普遍较低,对学习的兴趣有可能是一时兴起,坚持较难,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的互动学习模式下,既让学生在学习中为师,也让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在检查背诵和检查生字读写的情况下,在学习小组中还可以监督写字姿势以及咬文嚼字清晰度等,实现相互帮助并得到共同发展。
四、多元化评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优秀以及良好的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改进不足之处,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实效性。在合作学习中,倡导人人都要进步的理念,要把自己评价、互动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简单的一句:“完成的非常好!.....一个笑脸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信心,还起到模范作用,当然对于还不够的小组学习还应及时引导鼓励[4]。
五、教师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
其实语文学科是充满乐趣的,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从生活入手,并且,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而且是一个参与者。在小组学习互动的开展中,老师要给学生设计好活动主要内容,规划活动过程和进度,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要观察各个小组学习的状态,时刻关注学生,正确赏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参与,更能带动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战胜畏惧的心理,可以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由此可见,在如此真诚且彼此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师生之间形成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目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学习,不然会在教学中导致学生失去进步的动力,要提高课堂效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其中,语言得到高效训练,提升了文化素养,学生的价值得以体现,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小组间合作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活跃,真正提高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雨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D].江苏:南京工业大学,2015.
[2]宫丽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7.
[3]张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4]米广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