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琦
江西省丰城市第二中学,江西省 丰城市 331100
摘要:高中化学的知识范围较广,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一些学生的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较为薄弱,高中化学的学习压力较大,无法有效开展学习,学习效率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明确提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进化学平衡原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化学感应,规划化学反映的规律,探索化学领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平衡原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平衡原理的巧妙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平衡原理
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主要原理之一,具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平衡特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化学平衡原理思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平衡原理的运用,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什么是高中化学平衡原理
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与必备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助力。平衡原理属于化学的内在体现,其最具代表性的是教材中的“可逆反应”相关内容。化学平衡的构建是基于可逆反应的基础上的,可逆反应主要就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够发生逆向反应又能够发生正向反应,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能够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平衡状态[1]。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平衡原理的巧妙应用策略
(一)关注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更好的解答问题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能够实现平衡进行判断,从而探索相应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深入思考,有效解决问题,得到相应的答案。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平衡原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浓度与方法,从而掌握化学原理。
在“检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从而判断其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可以证明化学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则学生要先解读这一反应值,再判断化学现象,从而精确的判断出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此外,在实验的过程中,若学生发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在不断发生着颜色变化,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的停止情况,分析其是否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将“氧气和一氧化氮反应”作为学生观察化学反应情况的对象,通过证明氧气与氮气的变化,体会化学平衡原理,逐渐学习通过平衡原理思想看到化学反应[2]。
(二)思考化学方程式,提升学生的化学原理掌握水平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平衡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重点引导学生以“平衡”的观点看待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扎实化学基础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默写方程式,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含义,通过这种平衡原理,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效掌握化学方程式。
在“黄色溶液加入氢离子”的化学反应探索中,教师要首先提出“2Cro42- +2H+? Cr2o72- +H2o”,让学生结合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中黄色溶液与橙红色溶液的变化,分析其中的氢离子浓度,判断其是否已经达到平衡。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好的记住这一反应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3]。
(三)探索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探索性,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化学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可以将平衡原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借助大量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更灵活的利用化学知识,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的变化与流程,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能力[4]。
在关于“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氯化铁和KSCN的反应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FeCl3+3KSCN=Fe(SCN)3+3KCl”方程式,并且提前准备好硫氰化钾溶液、氯化铁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制作实验记录。在操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硫氰化钾”,并且提出“你发现溶液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请你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化学平衡思想,更好的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认知体系。
(四)归纳化学规律,纠正学生对化学的认知错误
化学是一门经典的自然学科,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这就需要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在学习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高中化学中主要讲解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这五大反应形式,结合能量守恒定理,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反应物质,确定系统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生遇到相应的问题,可以采取“排除反应物质量不相等”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5]。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平衡原理不仅仅是高中化学中的主要内容,更是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全过程的重要化学思想。化学教师可以将平衡原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化学反应教学、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实验操作及化学规律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春珍.分析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妙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22-123.
[2]季丽娟.高中化学教学巧用平衡原理刍探[J].成才之路,2019(14):92.
[3]李铁.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8(36):65.
[4]朱登荣.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以化学平衡原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26.
[5]王玮.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