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新理念在“问题教学”中的落地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作者: 黄海珍 指导教师:黄千欢
[导读] 将核心素养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运用新教
        黄海珍  指导教师:黄千欢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高一15班  福建 德化 362500
         
        摘要:将核心素养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运用新教材教学时,核心素养新理念能否落地,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普通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历史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时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起到了提升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历史“问题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教学,新课程理念
        
        随着部编历史教材进入高中课堂,如何将核心素养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运用新教材教学时,核心素养新理念能否落地,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普通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历史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模式。①问题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起点,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起点,还是教学流程设置的纽带。问题教学模式,就是以教材目标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设置各 种问题,并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分析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 心内容,精心设计出直指历史学科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问题解决促进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增加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高一学生,我们该如何教会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呢?黄老师指出:“可以通过‘问题单’了解学情: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位学生自主提出三个以上有困惑的问题,提交个人问题单;小组讨论,形成本课小组问题单;课代表汇总后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结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及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取史料,设计问题,直接指向学生困惑问题的解决。”[3] 笔者在执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收集到学生预习中的各类问题共12条。

其中,这是笔者提出:
“教材插图‘北大演讲队第九组’中的‘第’为什么写成‘弟’?”
        笔者认为,在引导在仔细释读教材的过程中,合理地追问或质疑教材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它既能有效地巩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适时的锻炼了我们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课堂对话,有同学提出了“错误说”(书写错误)、“留白说”(书法艺术表现手法)、“异体字说”(“第”和“弟”通用)和“简化字说”共四种“观点”,并结合教科书、网络和课外文本阅读资源论证自己的观点,充分运用了“自证”(图片内部繁体、简化问题)和“他证”(古代书法、现代书法、语文教材、同时代杂志“新青年”封面图片等)等论证方法,还关注了证据的时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
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笔者有三点收收获:其一,有效地鼓励和培养了的质疑精神,提升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能力。其二,及时地重温了“课标”的基本要求,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其三,关注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意识,切实提升了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4月18日的期中测试中,有一道阐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转变“原因”的试题,某同学答案为:
        1.蒋介石的独裁野心;
        2.美国对国民党支持态度,引发内战;
        3.国共间的矛盾;
        4.当时中国人民思想上的混乱,新的政治制度未确立;
        5.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具体国情的变化;
        6.抗日战争结束,阶级矛盾突显,国共关系由于《双十协定》的撕毁,再次破裂;
        7.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目的、思想等相对立。
        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到常规的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性地学习有关思维能力的理论成果,敢于并善于及时捕捉学习中“随机”产生的思维火花,及时有效地点燃学习的激情,从而照亮我们的课堂,为同学的未来增添一份力。同时历史核心素养新理念在“问题教学”中的培养,既起到了提升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历史“问题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

【注释】
[1]王继平:《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4期。
[2]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