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满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547400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及深化,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学高中地理时,不仅要给他们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推动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在当前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希望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的内容以及核心素养的融合,有效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以及地理思维,推动他们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课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策略与方法
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下并没有高度重视地理学科,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让他们掌握地理知识,所以他们学习的效果非常不佳,也无法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地理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传授基础的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其次,高中地理老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真正解决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课程规划不明确
高中每一个学科的教学管理都属于不同的部门,所以管理体系方面分割严重。在进行制定课程内容以及规划的时候各自为政,都会追求课程的全面性以及多样性,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挤压教学的时间,所以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并不利于很好的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课程定位不清晰
近几年,一些高中学校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地理学科的理念与模式、以及课程与专业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对地理学科课程设置以及目标定位上还非常模糊,尽管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核心素养,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以及一味地追求高考的分数[1]。
3.教学比较封闭
不少学校高中地理的教学缺乏灵性以及活力,教学的方式以及课程的设计相对老化,地理课堂氛围非常僵化,习惯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不够重视。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渗透核心理念
首先,核心地理概念确保了以后教育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导他们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强化他们对地理技能、地理规律还有地理特征的理解以及运用,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形成地理思维。比如,在学习高中一年级人教版地理“城市化概念”相关的课程时,老师可以把课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在“感化”的阶段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记录深圳这个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影片,然后引导他们从自己日常的生活出发,列举几个大家所感觉到的变化元素;第二,在“深化”的阶段中,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地区的用地面积以及人口的变化数据图,接着让他们结合数据图来加以分析,带领他们更好的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第三,在“变化”的阶段中,老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一幅简图,并表达出自己对于“城市化”的理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第四,在“内化”的阶段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课堂测验方式,了解他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情况,并检测教学的效果[2]。
2.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理应被淘汰,在教学高中地理的时候,八成以上都应该是教学方式,学生才是地理课堂的主人,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地理课堂上应用率比较高而且效果较好的方法是讨论法以及自学辅导法,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喜好,进一步进行延伸,让他们在地理课堂上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更多表达的机会。
一方面,老师要结合课程目标为他们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情 境,推动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进行相互探讨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问题,逐渐形成地理逻辑思维。 另外,老师还要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把地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给学生展示出来,让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高中学校要尽快构建完善的地理实践基地,不断的为他们提供能够全程参与专题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社会服务以及社会实践的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地理核心素养顺利的形成。
3.试图判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地理“地形的判读”时,所呈现的是小范围的以及微观的地图,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尽量运用历年真题的例图,然后引导他们总结地形的判读最常见的三种方法:首先是图例辨析法,应结合图中图例的信息直接来判读,比如山地、以及河流等;其次是区域辨析法,按照经纬线所指向的地形区来判读,比如,我国北纬3Oo东经90o,那么就可以确定到拉萨 ;最后是等高线辨析法,按照等高线的数值以及走向,进行判断相应的地形。
4.地理建模,帮学生理解地理的现象
通过地理建模,他们能够通过熟悉地情境,逐步分析地理的现象。在地理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农业区位和地形的关系,先让学生以宏观的角度分析,分析不同的地形应适宜开展什么类型的农业。比如,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东部的季风区的盆地和平原,山地地区适合发展林业,高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在他们回顾之前的知识以及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微观的方面,比如说河谷地形,老师要求他们要自行建模,然后再进行分析河谷地形对其它的农业因素的影响。 首先,高原河谷地区,该地农业的发展限制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比较好,地势也比较低;其次河谷地区,灌溉的条件较好;土壤条件也较好。在学生建模以后,更加清晰的知道了农业区位中地形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时老师应逐步引导他们解答加拿大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冰酒产地形成的自然原因,他们可以分析出是因为地形的影响,还有一些有利的农业区位因素,比如,土壤 肥沃 、昼夜温差大以及水源充足等。地理建模可以让他们明白地理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地理原理,对于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非常有利。
5.应用信息技术
现阶段,教学技术还在不断的创新以及改革,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如果在教学地理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进行利用,那么肯定对地理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运用信息手段,可以把地理知识更加生动的呈现在他们面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信息量,还能够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慕课、以及微课的方式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改变他们以往学习的时候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的缺陷,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让他们学习地理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地理“圈层互相作用”时,在教材里面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相关的知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知识创作成微视频,在课下让他们进行学习观看,不断的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思考能力[3]。
6.设置地理生活情境
首先,地理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的身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挑选一些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地理现象。例如,这几年受到广泛关注地雾霾问题,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带领他们一起分析雾霾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还要根据雾霾的空间分布以及形成位置,来商讨出雾霾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师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只有把核心素养真正地落实于课堂之中,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海燕.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024):1-1.
[2]曾庆仿.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探析[J]. 新课程(下), 2019(003):181.
[3]张保江.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 学周刊, 2018(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