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兰仁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北港中学 414000
摘要:家国情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沉淀和升华,家与国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以爱国爱家、家国一体为核心价值的家国情怀则世代传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丰富和发展。将“家国情怀”教育渗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来逐步让学生深化了解国家历史,最终进一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有力地驱动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古至今,对于中国人而言,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一)家国情怀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之中,家与国共衰共荣、共建共享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显著标志。家国情怀“由氏族而国家”而萌生,经《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的阐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连接成逻辑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演绎着“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担负着由“学而优则仕”、为师教化天下演变到尽己之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
(二)包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与中华传统家国情怀一脉相承,又具有新的丰富时代内涵。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一)引导微观分析,思考“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对家庭热爱、对国家敬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在感受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获取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近代史的学习中,注重微观思考和分析,明白民族兴旺、国家富强才能获取更多的世界尊重和家园的长久稳定发展的道理,让家国情怀充满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的志向。
(二)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
在历史学习中处处皆有家国情怀的体现,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眼睛。比如:在学习《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一课时,虽然这是一段民族屈辱史,但教师可以通过再现列强侵略的史料,尤其是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侵略者的罪行,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虽然同学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给后代留下的教训,应该用这样鲜活的历史教训给新时代的学生——祖国的未来敲响警钟。周恩来总理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华民族已经崛起,我们的学生仍应当有这种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内化的爱国主义,可以成为支撑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这股力量能使学习成为自发的、主动的行为,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更持久。
(四)高度重视地方历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功能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绍兴市为例:绍兴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在备课环节,就要充分关注、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使其能够顺利走进课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理论内容的地方历史文化有些、哪些最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将要以何种形式引入课堂、从哪些角度辅助增强理论教学效果……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恰当选材。同时要布置学生课前对相关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必要的关注和了解,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结束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是每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的情怀。将家国情怀引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同时也让学生面对历史问题时,能从“家国情怀”和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情境来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历史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对历史充满敬畏,对国家充满热爱。
参考文献
[1]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8(37):66-67.
[2]唐蕊.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江南论坛,2019(11):54-55.
[3]刘宝定.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