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
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高级高级学 431928
摘要:“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的基本情感及思想心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信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家国情怀”思想的引领,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基础上,将“家国情怀”教育渗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在教学策略上可以形成感悟—思考—深化—唤醒的“家国情怀”教育过程,来逐步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化了解国家历史,最终进一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有力地驱动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引言
当代教育应把学生的幸福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年轻的生命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重大的历史使命。
一、“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在历史学习中处处皆有家国情怀的体现,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眼睛。比如:在学习《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一课时,虽然这是一段民族屈辱史,但教师可以通过再现列强侵略的史料,尤其是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侵略者的罪行,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虽然同学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给后代留下的教训,应该用这样鲜活的历史教训给新时代的学生——祖国的未来敲响警钟。周恩来总理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华民族已经崛起,我们的学生仍应当有这种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内化的爱国主义,可以成为支撑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这股力量能使学习成为自发的、主动的行为,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更持久。
二、教师应提升自身“家国情怀”素养,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想利用历史人物的故事上好历史课,以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自身就必须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为依托,多方面多角度的历史故事的储备,才能让教师自己在课堂上有着精彩的发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地完成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通过读书不断积累。有了大量历史故事的储备,历史事故的不断积累,教师才能运用好这每一个故事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除了我们学习的教材外,教师也应该读一些国内外历史方面的书,不仅懂得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历史故事,还要对外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外国的名人轶事也有所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提升着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在启发着自己,提高着自己。
三、自主合作探究,唤醒“家国情怀”
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将来的回声,是将来的反
映”。历史课堂从本质来说,也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探究历史,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意义,并能在情感的交流中,唤醒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来深化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情感交流,提高“家园情怀”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精心创设历史的情境,提升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历史中故事是多样的,所以呈现的方式也不同,仅靠教师精彩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上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教师口头讲授这种呈现方式,虽然在课堂上也能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但仅凭一种方式的呈现难免单调。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既能让课堂丰富,又不至单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又应在呈现的时候把它所体现的丰富精神内涵挖掘出来,把每个人物做的每件事情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核心嵌入故事,让学生受到故事的渲染,让每个故事形象印刻在头脑里,感染着他们,进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是每个高中学生都应具备的情怀。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共同的家国记忆,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应当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起来,只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爱国。
参考文献
[1]向兰.高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杨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渤海大学,2019.
[3]于涵琳.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