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坚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2232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形成社会政治信仰、共同理想信念和大众精神追求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也为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方法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基于此,本文章对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德育;价值;实现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演变、积累定型后传承至今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仍深刻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中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融合创新及实现十分重要,不仅的中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弘扬、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正能量的传播。传统文化从各方面讲述前人思想,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知识本身,还能通过寓言、典故等深究文化内涵,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
(二)培养中职生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历经各个社会发展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爱国英雄和爱国精神的典型事迹。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爱国主义精神,崇拜爱国英雄人物,正是这样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实现策略
(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
中职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因此,中职生应不断的知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分析、了解、认知,以此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在中职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中职生知识获取提供保障。因此,在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在互联网平台中开展德育教育板块,提供丰富教育资源,让中职生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认知。
(二)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建设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中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意义重大。加强中职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硬件上的建设,中职可根据事迹情况进行硬件建设,如楼宇内外文化标语,楼道文化展板,校园公共展示栏,学生公寓、学校食堂等场所进行文化宣传布置。此外学校在新建建筑及老旧建筑装修改造过程中可加入文化相关雕塑景观等立体客观实物进行渲染。另一方面是在建设软文化方面进行,主要包括读书角建设,楼宇、道路命名,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全面打造中职生文化教育根据地。优秀的校园文化既是中职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生活一部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三)加强普及教育
重视传统节日实践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魅力无穷,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具体单位、公民个人,都应当保护、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节日。南京中职陈竟教授说:“挖掘春节、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生深受各式西方节日的影响与冲击,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不感兴趣。因此,高校除了执行传统节日放假的国家规定,还要深入挖掘、积极宣传传统节日内涵,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开展德育教育。
(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效度
针对中职生在校学习而言,课堂是中职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在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始终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效度的提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通过德育教育传播路径,让中职生更好的认知、管理自身,促进中职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首先,推进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衔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其次,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通过德育教育渠道传递给中职生。
结束语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职生德育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要把中国情怀、时代特征和世界眼光三个维度统筹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玉青.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138-139.
[2]龚林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亚太教育,2019(10):138.
[3]王铁民.谈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J].才智,2019(2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