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声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艳中
[导读] 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发出提问的声音,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问
        杨艳中
        江苏省淮安中学  223200
        1、提问的声音
        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发出提问的声音,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问题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一点。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而更是要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师生之间能够敞开心扉,科学地利用文本材料,达到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的目的。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教材指人教版。]一课时,我曾和学生有过这样的对话:
        生:老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应该是八年抗日战争,怎么说是十四年抗日战争呢?
        师:传统上而言,这场战争是八年抗日战争。但实际上,从1931年至1945年是日本侵华战争由局部地区向全中国逐步推进和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由局部抵抗向全面抗战发展的过程。的确,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扩大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但是如果我们只讲八年抗战,就不能恰当地评价自1931—1937年间中国人民广泛的反日斗争,特别是诸多的武装反日斗争:如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等。我们知道这些战争虽然没能得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部分国民党军队官兵拿起枪来自觉投入抗日战争的行列,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是值得我们永远牢记的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而近年来,国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能把它划出抗日战争历史之外呢?所以说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才能够科学的、全面的认识抗日战争。
        学生的疑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打破原先的教学设计,但可借此组织学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一次问题,就是一次进步”。
        2、探究的声音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则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学声四起”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笔者曾组织学生探究“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两者何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从当时中英两国的社会制度、内阁产生的过程、内阁有何权力以及与君主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问题提出后,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积极思考、建言献策、归纳总结,各小组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为了使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在学习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英国和德意志帝国建立的都是君主立宪制度,为什么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而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大权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围绕英、德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步入近代社会的方式等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个性的声音
        “让每位学生都有梦想”。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个性的见解是学生创新的火花,也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当课堂上响起“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教师应积极对待、予以评价,并从学生这种特殊的想法中去展开教学。
        在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一课中,笔者曾讲述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历史的开始,学习完这课内容后我们从中能够得出何种启示?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出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启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学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落后不一定要挨打”。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我组织学生对“落后是否就要挨打”展开了讨论。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多元的。上述的回答令我很意外,但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在总结时,我一方面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予以鼓励,肯定其提出的新观点是可贵的;另一方面告诉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是英国挑起的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殖民侵略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衰弱落后的中国自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从这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而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可以得出:“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善于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出贡献,仍然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提高国际地位。
        4、开心的声音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即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应由学生来评判。因此,教学设计与实施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的变化等不断进行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所获,心情愉悦。
        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我借用歌曲《秦始皇》来导入新课:“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追问从歌曲中得到了哪些关于本课的知识点。历史课本知识虽发生于过去,但仍然可以通过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联系,以便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还有很多方式,如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讲述历史成语故事、演绎历史情景剧等等,但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切忌不可为了课堂的活跃,而一味的追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教学应始终不变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