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作者:吴远丽
[导读]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有的地理
        吴远丽
        四川省黑水县初级中学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地图来展示,地理知识十分丰富、形象、直观,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力、理解力、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综合运用分析问题的能力;说它是难点是地图上反映的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分析,需要积累全面的地理知识,需要综合分析,分析问题方法复杂多变,数据记忆量大,数据之间差别细微,增加掌握的难度,所以说它是难点。在近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潜心于地图教学的研究,立足于地图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以新课标理念引领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同仁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一、地图教学优势与作用
        什么是地图教学呢? 地图教学就是以地图为媒介进行地理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通过地图进行教学地形、气候、工业、农业等知识,地图是学习地理高效工具,书不离图,图不离书,图文结合,才能形成学习地理良好习惯,地图是地理知识高度缩影,需要在教学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发酵”,让静态的地理知识变为动动态的思维,通过地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方位感,构建地理知识轮廓,丰富地理学科素养,合理开发资源,分析城乡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地图分析地质结构成因,分析气候类型,地图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地图通过线条、地理标识(符号)、颜色传递地理知识和信息,十分直观、形象,初中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色彩缤纷地图容易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降低学习的难度;其二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千变万化的地图激活学生的灵感,不断转化思维角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地图容量很多,通过学生有效有序学习地图,图文结合,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多角度输入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图,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活化、强化、深化地理知识,提高了地理能力。比如“问为什么阿坝州夏天容易泥石流?”,学生分析阿坝州的土质结构,泥土呈沙粒状、滤水性强、粘性差,夏天雨水季节多,加之汶川5.12地震后,泥土震松了,雨水冲刷,泥土大规模下流,形成泥石流。


        地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突破教学的束缚,例如看到世界板块地图,学生就会思考板块形成原因,板块运动力量来自哪里,联想到各种地貌的形成(高原、盆地、山地......),从教材中延伸出来,获取的知识更加广泛和深入,树立实事求是科研态度,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指南针。
二、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活学生内在潜力,聚焦注意力,排除外界的干扰,阅读地图学生停留在表面图表颜色的欣赏上,没有自己阅读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漫无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非常重要,通过长期的探索,本人采取以下方法:
1、 地图的分解与合成
        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地图分解成若干部分,一块一块又拼成完整的地图,例如中国地图,把34个省级行政区域分离出来,然后再把它们拼成一幅中国地图,学生在变化中掌握行政区域图形,相邻省份,各个省地形地貌,然后观察地图的颜色,通过多媒体可以十分形象、直观演示地图的分解与合成,激活学生视觉、听觉、思维等器官,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观察与记忆相结合,学习兴趣就会高涨。
2、临摹地图和绘制地图
        临摹地图就是把一张透明的纸覆盖在地图上,沿着地图的线条勾画出地图的轮廓,学生在临摹中记忆地图,手、脑、心并有,一幅幅精美的地图深深烙印在大脑的记忆中。绘制地图,要求学生凭记忆把地图画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反复记忆、绘制才能完成。学生在制过程中记忆深刻、精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养成了良好绘图习惯。
三、优化方法   提升能力
1、教给正确读图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读图方法:先读图名、图例,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示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2、图文互相转化信息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应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首先让学生依文读图。即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进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性质等弄清,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然后再“对图说话”。即借助地图回忆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把地图或课文中不足的部分相互补充,对所有地理信息进行综合探讨、分析、总结,从而实现从图到文,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