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可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镇小学 431921
摘要:在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真正“舞”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以舞蹈为学习音乐兴趣的助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文化,完善音乐课堂的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让舞蹈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意义
引言
在素养教育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将舞蹈律动作为提高音乐课堂的一种活力元素,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力,一方面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在创造力,从而发挥想象与创新,使得学生情感与音乐的律动相融合,达到共鸣和共振,让小学生借助心灵大门的开启,发现艺术之美,获得精神洗礼。获得美的感染,从而能够使小学生音乐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
舞蹈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形体语言,将舞蹈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发展,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时期,有着较强的可塑造性。将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教学有利于小学生智力发展,还可促进学生的骨骼和肌肉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的灵活性,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将舞蹈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中融入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舞蹈基础,使学生能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比如: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可以依据音乐节拍辅助教学,学生会在练舞蹈过程中更好地了解音乐理论知识,但优美舞姿能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在音乐中进行舞蹈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要按部就班,可以先讲解舞蹈理论知识,然后当舞蹈动作熟练以后在配合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最后将舞蹈和音乐相结合,在音乐中训练舞蹈,在舞蹈中体会音乐快乐。
(三)促进学生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也有爱动爱跳的行为特征,对于舞蹈艺术也有特别的爱好,学生可以通过对舞蹈者的模仿,较快地接受舞蹈动作,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加深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舞蹈动作能够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策略
(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学生理解音乐含义起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任何知识都重要,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将舞蹈教学融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首歌曲,比较欢快活泼,而且歌词比较生动有趣。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好这首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首歌曲相关视频和舞蹈,使学生看起来更加直观;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试着用新疆手鼓和新疆舞蹈相结合来演绎,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小学音乐课堂中,使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主动状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二)亲身体验,感知理解
当然,舞蹈律动,顾名思义就是随着音乐节奏,学生同频共振,进行规律运动。将这种教学方法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共振共鸣中不断感知音乐,不断理解音乐,不断认知音乐,不断领悟音乐。当学生动起来的时候,其思维是处于不断起伏变化的时刻,身体也发生着运动,这一感知是强烈而有趣的过程,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去理解和感悟音乐,从而对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就能够做到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学会在生活运用,如《学飞》一课,这一节课主要是需要学生感知四三拍的强弱力度,节奏速度,因此,教师独具匠心地将这一节课的音乐知识通过一系列分解动作实践,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知:感知三拍子节奏,让学生画三角形轮廓;感知音乐的强弱规律,用击掌拍肩的力度;感知音乐速度,让学生快慢踏步,感知旋律线起伏,让学生用手臂的上下律动。在这节课中,你会发现,学生一会在做小鸟飞翔的动作,一会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注重提腕压腕的舞蹈律动。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对音乐知识的感受和理解,都通过舞蹈律动这一方式完成,即有乐趣,又有艺术的美妙,小学生通过感受小鸟飞翔,不断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结束语
总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如若有了舞蹈教学的辅助,那么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是如虎添翼!舞蹈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童鹭,战飞.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大观(论坛),2019(12):208-209.
[2]孙小梅.舞蹈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初探[J].新课程(上),2019(12):194.
[3]郭洁.小学音乐融合舞蹈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9(33):77-78.